微创新|“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模式,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23-01-13 13: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立足区位特色和审判实践,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少年司法规律的审判模式,总结形成“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即以审判为中心,前置“警示+预防”审前防御机制,后置“帮教+救助”判后保护机制,切实实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双向保护、全面保护。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至今已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2万余件,跟踪帮教千余人无一再犯,荣获妇女儿童工作领域最高奖项“全国巾帼文明岗”,2022年8月被评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近日,该机制获评北京法院第三届司法改革“微创新”优秀案例。

一、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综合保护

深化综合审判改革。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自2013年探索扩大受案范围,从单一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扩展为审理未成年人犯罪、大学生犯罪、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以及涉未成年人权益民事案件的综合审判庭。2022年2月,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要求,将温泉人民法庭改造为少年法庭,实行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专业化综合审判,系全市首家通过改造人民法庭专门设立少年法庭的基层法院。在综合审判改革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少年审判程序流程与工作机制,成功审理全国首例对未成年人适用“禁止令”案、本市首例涉未成年人强制医疗案、本市首例大规模组织考试作弊案等一批典型案例,审理工作与方法得到充分肯定。 

创设“首审责任制”。在综合审判基础上,2019年起实行少年审判“首审责任制”,将首审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登记造册,日后如有涉及同一未成年人权益的其他案件,均由首审法官负责审理,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一对一”模式,强化对涉诉未成年人的精准帮教。该制度获评当年度“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构建少年司法工作体系。努力推动强化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少年司法工作格局,挂牌“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中国刑诉法学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多次与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专题研讨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共同完成最高法院2021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研究》,为最高法院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司法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前置“警示+预防”审前防御机制,助力家庭教育,推动普遍预防

协同促进家庭教育。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围绕涉诉问题少年关键成长要素,始终将家庭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在全国首创“四三二一”亲职教育工作机制,深入辖区学校社区开展亲职教育讲座,惠及10000余个家庭,被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国法学会联合评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最佳事例。2022年以《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为契机,升级建立“N次方”家庭教育联动机制,发挥法院案件资源和辖区教育资源多重优势,聚合法院、妇联、教委、社工多方力量,开展涉案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辖区普适化家庭教育课堂等特色工作,实现家庭教育指导效能倍增。根据涉少家事案件特点每年制作发放《家长手册》已逾千册,选取“监护责任”“家校共育”等不同主题,预警家庭教育盲区,指导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有效防治校园暴力。以“法治副校长”和“亲职教育”两项特色工作为抓手,推动建立“2+3+3”校园暴力预防机制,即与教委、学区、学校联动,针对学生、家长、老师三类群体,分别开展普法教育、亲职教育、依法治校理念教育,覆盖辖区20余所中小学,通过该机制妥善处理辖区首例校园暴力刑事案件,并作为唯一基层法院代表参加最高法院召开的“加强少年司法 防治校园暴力”专题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

持恒开展普法宣介。坚持校园宣教全覆盖,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自护能力。依托海淀教育强区优势,率先探索选派少年法官担任辖区内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与海淀学区深度合作打造“一校一特色”法治宣教品牌,少年法庭每年为学生、教师、家长讲授法治课30余场,累计受众达8万余人次。适应信息时代和青少年受众特点,打造“绿荫小筑”网络法治课程平台,制作发布《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法>》《一起打赢防疫保卫战》《在民法典中长大》等法治教育微课程20余期。坚持案例发布常态化,助力构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保护“铜墙铁壁”。2015年至今每年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社会高度关注的“性侵害未成年之熟人作案情况”“涉未成年人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情况”等进行发布,提示相关风险和防范要点。坚持全民普法优环境,连续16年在国家宪法日、“六一”儿童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6.26”禁毒日等重要时点,通过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法治微课堂等多元形式广泛普法,凝聚全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高度重视和协同发力。

三、后置“帮教+救助”判后保护机制,助力矫正回归,全面护航成长

心理疏导全面覆盖。海淀法院少年法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涉诉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帮扶工作,目前已在全国率先将再犯风险心理评估与心理疏导扩展至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及其他有需求的涉诉未成年当事人。邀请心理专家对涉诉未成年人进行长期跟踪、专业指导300余次,效果良好。

回访帮教持续护航。组织司法社工、心理疏导师成立帮教小组,对缓刑期间少年犯进行帮教,坚决防止再犯;连续32年回访少管所,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打气加油”,提振改造信心;少年法庭法官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跟踪回访刑满释放的少年犯,帮扶回归社会。2021年最高法院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审结的一例判后跟踪帮教案例入选。


作者:

海淀区人民法院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