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去阅读吧
捧起一本书
在阅读中奔向一场
充满爱、勇气、自由的精神之旅
今天,共同走进海法人的
荐书分享~
《朝向一朵花的盛开》
董洪辰 第一速裁团队
《朝向一朵花的盛开》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应松在2021年出版的散文集,全书分为六辑,收录了作者精心选编的四十余篇精美散文。书中,作者穿行在自然间,与花鸟鱼虫为伴,与袅袅炊烟相闻,一步一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温暖热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向暖、向真,充满热情、善良多彩的世界,告诉我们:“把心安顿好,生命之花定会灿然绽放”。
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去年的现在,我正处于“因人生慌张而失去平静”的“现代焦虑”状态,审判职责的变化、大量涌入的案件、当事人催促开庭的电话都让我焦虑不已。
直到我翻开这本书,跟着作者的文字,坐在油菜花原野的尽头看蜜蜂醉倒在花丛,在田野和视野圹埌无垠的春天细数野杏、野樱桃的香味,在神农架的大九湖畔仰望在空中漫舞的星光……在温暖厚重的文字中,心慢慢沉静下来,而后又涌起丝丝暖意。书中集合了陈应松沉浸大自然二十余年的所见所感,跟随者作者的文字,远离喧嚣浮躁,感受大自然孕育的无限美好和无限憧憬。推荐给一直努力生活,却依然无法摆脱焦虑的你。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梁诗晨 民事审判二庭
这本书以心理治疗师洛莉的视角讲述了她的来访者们以及洛莉自身在遭遇困境时,通过心理咨询探索自我、直面痛苦进而重启人生的故事。这是一场不太轻松的心灵探索之旅,书中的主人公们面对的是亲密爱人的离去,威胁生命的疾病,原生家庭的阴影等这些我们能够与之共情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生而为人,剥开命运随机赠送的糖,都有可能尝到苦味的那颗巧克力。而作者认为,心理咨询的作用就在于放下对“甜”的执念,直面痛苦反而轻松。在改变不了上帝掷骰子的结果的情况下,鼓起勇气找个人聊聊,坦诚面对自己的挣扎、犹豫、试图遮掩。承认本身,就是最隐蔽也最关键的改变。
故事的主人公乃至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中都包含着刻意或不经意的选择。这其中或许有回顾过往悔不当初的所谓弯路,也有让人庆幸的沿路洒下种子的柳暗花明。作者用每个故事、每个转折表达了一种坦诚而不较劲的生存智慧。面对痛苦,愿意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无能为力,越不会害怕。面对美好,若不是怀揣着美的念想,即便环游世界也将一无所获。生活并不是某场考试、某些选择或某种因缘际会能够决定的轨道,而即便人生是旷野,也要用觉知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诚实中才能生发勇气与希望。愿你读罢此书,更有勇气追求真实而非完美,人生并非总能一帆风顺,但若是遇到难关,有能力有智慧是它的对手。
《法律的道路》
解于申 执行局
《法律的道路》是李俊晔法官关于应用法学论文写作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在书中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从发掘问题、论文选题、观点创新、资料驾驭、论述结构、方法创新六个方面全方位介绍了应用法学论文写作的经验与技巧,不仅有理论分析,也涵盖了大量例证与操作方法,大大便利了读者快速掌握写作方法,本书是不可多得的论文写作参考佳作。
本书的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兼备,很好地契合了应用法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作者将自己多年参加学术讨论会的经验心得抽象总结为若干规律,方便读者从宏观上把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作者很贴心地从细节上手把手指导读者具体操作,例如书中详尽介绍了搜索文献的方式方法、文章结构的常用模型等。我相信,读者们通过反复研读此书,一定会受到启发,有效提升自身应用法学论文写作能力。
《邓小平时代》
郑鑫 执行局
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该书既具有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这本书客观公允,引用丰富,精炼流畅,发人深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三起三落的政坛起伏,也能看到他拨乱反正的果敢决心,还能看到他为国为民一心为公的坚定使命感,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力挽狂澜将中国这艘巨轮拨正了方向,开创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并延续至今。他以独特的智慧解决了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系列问题,有条不紊地提出规划,推动改革,奠定了时至今日依旧重要的原则。稳定压倒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耳熟能详的邓氏语言,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是颇有见地的指导方针或人生指南。真实的历史是最好的爱国教育。邓小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有所作为”的处事原则对我们学习生活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法律简史》
瞿倩 审判管理办公室(研究室)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既告诉普通人法律并不复杂深奥,也告诫法律人不必迷失在“规则的丛林”中,法律本应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法律文明的源头是简单的算法,符合“刺激等于反应,输入等于输出”的对等返还法则。在这个基础之上,作者以生物学原理为基础,结合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基本分析工具,阐述了法律演化的方向和制度呈现的原因,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观点,搭建了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对话的桥梁。
例如,“人和人的关系是简单共生关系的积累”“法律增加冗余其实传递信号”“事故降级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白名单和黑名单的法律形态”等。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惊喜地发现,法律作为一个连接点,串联起了人类广袤文明的时间和空间,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街头的研究者》
秦鹏博 东升人民法庭
上学时,读书是求知,工作后,又多了一层致用。
贺欣所著的《街头的研究者:法律与社会科学笔记》,从法学与社会学视角出发,书中多处关注了诉讼弱势群体问题,当因偶然事件初次进入诉讼的普通当事人,第一次来到法院,相较于多次经历诉讼、熟稔实体、程序的律师、法学教授等经常进入诉讼程序的当事人,在表达能力、知识水平、法律法规掌握程度上均处于劣势地位,如何保护诉讼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司法机关面前的现实问题。
刚参加工作时,困惑于很多当事人参加诉讼都会忐忑而腼腆地说“法官,我第一次进法院,你看哪个好人天天来法院”。自己只能半宽慰半开玩笑地说,“我呀,我天天来法院,我难道像坏人吗”。读罢贺欣的书,才明白这些“困在系统里的人”初次应诉无所适从,又缺乏准确理解法律、诉辩自如的底气。
学以致用,学能致用。关注诉讼弱势群体问题,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法院人任重道远、身自为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