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压缩商事案件审理周期,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从商事案件常涉鉴定类型入手,突显集约化管理优势,细化流程节点,扫清商事案件鉴定办理障碍,使鉴定评估驶入“快车道”。
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文件类鉴定占商事案件委托鉴定总数的66.6%,鉴定中联络第三方单位调取检材样本原件的过程较为繁琐,会耗费审判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某个案涉及10余份样本,保存于4个城市的5家单位,法官需要提前与各单位核实档案保管情况、调取手续、取材时间等,还需要与鉴定人协调出行时间、规划行程,仅鉴定中的调档环节就耗时2个多月。为进一步给法官减负,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主动承担起调档职能,集约整合联络资源,依托“云法庭”,努力提高调档质效。
“3天时间+7家单位”提高鉴定材料调取效率
在一起诉讼、仲裁、人民调解代理合同纠纷案件,同光有限公司与吉林初心律师事务所签订《风险代理协议》,吉林初心律师事务指派第三人秦海代理同光有限公司的执行案件。9年过去了,同光有限公司一直未收到案件进展的反馈,便主动联系案件执行法官,经过查阅档案得知8年前秦海已签订了《执行和解协议》,案件已执行终结。同光有限公司认为吉林初心律师事务所与秦海违反合同约定超越委托权限签署《执行和解协议》,给自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故起诉至海淀法院要求赔偿损失。
审理中,秦海表示《执行和解协议》中的“秦海”非其本人签字,故申请笔迹鉴定。但是令人头疼的是,本案检材、样本原件分别保存在吉林省长春市的7家第三方单位。
为了能够一次性调取鉴定所需全部材料,避免重复出差给当事人增加经济成本,压缩鉴定用时,鉴定管理人团队在鉴定机构受理笔迹鉴定后,即刻开展对鉴定材料保存地的调查、确认工作。
经过与7家第三方单位联络人确认,每家单位对调取鉴定材料的手续要求不一、材料保存地不一、档案查找时间不一。鉴定管理人不怕手续繁杂,将各单位调取要求、耗时和材料保存位置一一记录,合理规划路线。在异地调档过程中,每日的行程规划从早上8点一直到第三方单位下班。某一单位的库房位置偏僻导航无法定位,出租车司机不愿继续前行,鉴定管理人孙佳韵、王梦蓓带着鉴定人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冬中徒步寻找。经过四天的密集奔波,鉴定人顺利完成调档。鉴定人感慨道:“还好有法院的同志协调,要是就我们过来,这些单位肯定不会那么配合,不知道要跑多少趟才能完事儿!”
回京后不到两周,鉴定报告便顺利出具。当事人不禁称赞:“检材样本原件都在异地,要联系那么多单位,我以为要拖上半年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出报告,你们的速度真快!”
“线下调档+线上确认”减少当事人路程奔波
在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因为8月份的大雨,钱兆女士所居住的小区雨水管道堵塞,小区院内大量雨水积聚倒灌到钱兆女士家中,屋内积水深度近10厘米,地板、家具及若干生活用品均被严重浸泡和毁损。事后,钱兆女士与远方物业公司沟通,要求其尽快疏通小区雨水排水管道,但物业公司未及时进行维修。几天后北京再次大雨,钱兆女士家中也再次进水,损失进一步扩大。因钱兆女士多次与远方物业公司沟通疏通排水管道及损失赔偿,远方物业公司仅在保险范围内进行赔付,远不足以弥补损失,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钱兆女士将远方物业公司起诉至海淀法院。
审理中,远方物业提交了带有钱兆女士签名的《非车险简易赔偿案处理单(责任险版)》,而钱兆女士认为上面的签字并非其本人签字,故申请笔迹鉴定。为提取到适宜比对的样本,钱兆女士要求调取某银行《银行柜台取现服务客户回单》内的签名作为样本。
按照流程,承办法官在确定鉴定机构后,第一时间向银行提供证明手续并积极协调鉴定人,这时,本案的特殊性显露出来:首先,经核实本案中样本原件保存在距离法庭40公里远的银行库房中;其次,由于样本使用存在争议,提取材料后需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再次质证确认。由于法官近半个月都排满了开庭和会见,无法一同前往库房组织当事人确认样本,而等样本回来再质证又得再等两周,时间就又耽误了。
鉴定管理人了解情况后,与法官沟通,提出“鉴定人线下调取原件+法官线上开庭确认”的模式,确保调取原件和法庭确认两不误。调档当日,鉴定管理人刘兴茹、刘超协同当事人双方及鉴定人一同前往某银行位于顺义的库房,样本材料刚一“新鲜出炉”,法官便同步通过云法庭组织当事人在线进行样本确认,全程用时不到10分钟。双方当事人均对这种方式表示非常认可:“法院的工作方式很灵活,是为我们当事人着想!要不然等过半个月还要再去趟法院质证,太折腾了!”
自2019年始,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集约管理文件鉴定调档工作,截至2023年8月,已完成约142家第三方单位的调档,经过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高效的联络机制,为快速出具鉴定意见保驾护航。今后,海淀法院“鉴定管理人”将继续细化流程管理,提高鉴定委托工作质效,助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