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法院执行局加大涉民生案件执行力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024-03-04 17:1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切实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速案件执行,海淀法院执行局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人民至上、依法履职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工作质效,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海淀法院执行局新收执行案件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为15.02%;结案较去年同期增长率为12.18%。

“法官,我现在已经发现他的下落了,您快过来吧!”日前,海淀法院执行法官助理李震在临近下班时突然接到了申请执行人李某的电话。“好的,我现在马上汇报,你先盯紧他,别打草惊蛇。”挂下电话后,李震随即向执行法官沈晋军报告了这一情况。“立即通知集合,马上去现场,这次可不能再让他给跑了。”沈晋军说道。

执行法官口中的“他”是一起案件的被执行人余某。余某和申请执行人李某原是朋友,2016年,余某以资金周转为由,向李某借款一百万,在偿还了部分借款后尚余六十余万元未偿还。无奈之下,李某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执行当晚,沈晋军在到达执行现场后,发现此处是一处居民小区,进出只有一个大门。然而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余某一直没有现身。时值隆冬深夜,寒风凛冽,但执行法官没有放弃。

终于在凌晨一点半,坚守了九个多小时后,大门口突然出现了余某的身影。在成功控制场面后,执行法官迅速将被余某带回执行局进行调查。被带回执行局后,余某向执行法官解释,称自己承揽的工程好多欠款都要不回来,这些年资产基本上是负数。在法官要求其调出微信转账流水时被执行人余某一怔,不得不将微信转账流水调取出来。通过对余某的流水调查,发现近四年来其微信钱包有数十万元的转账流水。“在本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具有隐匿财产、规避执行的意识和手段,如何拆穿被执行人的‘伪装’考验执行人员的智慧。执行法官通过心理暗示、释法明理、执行威慑等询问技巧最终击穿被执行人的心理防线,让被执行人如实交代了自己的银行流水。”李震说。

余某的案件正是海淀法院执行局托执行质效与管理系统,构建以执行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工作的缩影。2023年,海淀法院执行局按照上级法院关于执行工作部署要求,多次召开案款清查工作部署会,对在账的案款进行全面摸排清查,确保符合条件的案款“应发尽发,应发快发”。同时,整合转变案款专管员、发款组职责分工,精简案款纸质手续审批流程,规范案款审批赋权,着力缩短案款发还用时,执行案款发还平均用时较年初缩短18天。

“海淀法院执行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通过线下普法、创新立审执全链条贯通、打造合作交流平台等方式方法,聚焦影响和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执行案件前端化解机制。据此,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同比增长11.55%,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同比降低37.73%。”海淀法院执行局副庭长韩毅强介绍。

过去一年海淀法院执行团队共同发力,将案件按照繁简分流标准精细分配,将事务性工作集约窗口办理,对案件重要节点抓牢控制,做到岗位职责明确,执行行为规范。下一步,海淀法院将继续围绕“涉民生案件”,坚持常态化专项集中执行,秉持“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用足用活各项强制措施,用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捍卫民生“温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文章原载于海淀报)


作者:

海淀区人民法院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