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助理日记|“当法官也是在当医生”
2024-06-05 18:0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雨星随风落在车挡风上,汇聚成银线向两侧飘去。“左拐,进主路,远大路口再出去。”虽是周六,师父仍如往常一样给我指着路。考虑到被执行人亲属周中不在北京,无法到现场办理,故将转院交接工作定到今天。9:25我们到达四季青医院,刘某的家属已然在医院门口等待。“师父,您说他认得出他女儿嘛”“都二十年没回家了,估计不认识了。”

这是一件因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引发,持续二十年之久的占用床位腾退案。刘某自2005年1月起在四季青医院住院治疗,长期滞留医院并拒不偿付医疗费、床位费等,四季青医院于2008年将刘某诉至我院,同年判令刘某将其在四季青医院所占床位腾空后出院,并支付医疗费、伙食费等费用。判决生效后,刘某一直未履行腾退义务,依旧占用床位至今,亦未偿付医疗费、床位费等费用累计逾百万。因医院方与刘某家属矛盾激烈,期间双方少有沟通,二十年来,其家属到院探视次数屈指可数。2008年四季青医院向我院申请腾退床位及追索医疗费,但考虑到被执行人的身体状况及家属拒绝接收,案件未能了结,一度搁置。2024年4月,四季青医院再次向我院申请执行,腾房团队承办此案。

“腾床位?”刚接触卷宗时,我毫无头绪,腾房案件天天接触,腾床位的可真头回见。“师父,我想先去医院摸摸底,调取刘某病例,到病房查看刘某身体、精神状况,并向看护及护士站了解探视情况。”“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厘清自己的思路,才能事半功倍。”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赶赴医院展开调查,经查刘某身患多重疾病,行动不便,属于失能老人;此外,住院期间只有他的姐姐偶尔探视。“老刘,您知道这在哪嘛?”“医院”受脑部疾病影响,他的表达功能受损,话音略微模糊,但回答中听得出他意识清晰。我又问:“您想回家嘛?”听到回家,刘某的眼睛瞬间放大,用力地点了点头。

离开医院,一股股疑惑涌入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家人二十多年不管不问。“接下来想怎么办?”“师父,我想趁热打铁,去一趟他家。”因时间久远,所登记的地址早已拆迁,按照登记电话根本找不到他的家人。“既然是拆迁就肯定走不远,到原村的回迁社区看看。”师父说着,一个转弯就拐进了回迁小区。果不其然!物业中心内,根据刘某配偶的身份信息,我们查到缴费记录及联系方式,顺藤摸瓜,也找到了刘某家属的住址。“咚 咚 咚”您好,家里有人嘛?开门的是刘某的女儿小刘。说明来意后,小刘快速架起心理壁垒,诉说起了其中缘由。“你们不来我都忘了这个人了,他脾气不好,给我童年造成很大阴影,人在医院,家里反而和谐了。”“很久没见您父亲了吧,我们刚从医院出来,老爷子精神状况挺好的,也知道自己在医院呢。”说罢,我拿起手机给小刘看了看刚拍的照片,接过手机的小刘慌了神,一时语塞。“血浓于水的道理不用我讲,这么多年了,有再大的仇恨也该放下了,更何况他是你父亲呢,逃避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第一次见面,因刘某家中有急事脱不开身,在留了联系方式及传票后就回到了局里。

每周一,是我们团队的接待日,随后的一个月里,接待室内总能见到小刘的身影。首次接触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解决这类案件不仅要靠法律,还要靠亲情,循着这个轨迹,与小刘后面的几次谈话,都让法庭化做亲情课堂,法理与亲情相撞交融,逐步推动着家庭的团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都从艰难中寻求进展;都在僵局里拨云见日。一次次交谈中,我发现小刘心中的芥蒂在渐渐消融,依稀记得,5月7日第四次谈话的末尾,“朱法官,已经找到了安置养老院,但是需要病例及新的体检项目才能接收”“把所需检查项目告诉我”“乙肝、肝功能、肾功能………”谈话结束,师父马上协调了医院帮助做体检,随后将结果邮寄给了小刘。“叮 叮 叮”5月20日下午的一通电话,消除了我一天的疲惫,“朱法官,养老院回信了,这周末就可以把我爸送过去了。”“好的,周六早上九点半医院门口集合吧,我们一起过去接老爷子过去。”放下电话,我长舒一口气,通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家属的工作终于是做通了!积案的句号终于要着笔了!

“这边走,刘某在二层康复病房”,说着,我们同刘某亲属上到二层。病房内,刘某早早让护理人员将物品打包完毕,二十年未见到父亲的小刘潸然泪下,“爸,惊喜吗?没想到我来了吧,我和妈今天接您出院。”拭去泪水,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亲属将刘某抬到了事先准备好的转运床上,并顺利转移至救护车。另一边,做完交接手续后的小刘,奔向了急救车,突然又转头走向师父,“谢谢你们,今天看到我父亲,我感觉自己心里的那个结被打开了。”小刘紧紧握住师父的手,连声道谢后上了车。师父同医院院长目送救护车远去,“多亏了法院的同志,持续了二十年的事才能这样圆满解决。”院长致谢的同时,对我们的工作连连称赞。

一起陈年积案实现了案结事了,一个分离近二十年的家庭重新团聚,欣慰之余亦是撑起了司法公正的晴天。师父常说,执行法官是“全科医生”,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类的案件,更会接触当事人背后的酸甜苦辣,不同的人生各有平仄,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各方当事人的权益,是我们最锋利的“手术刀”。


作者:

海淀区人民法院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