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约166亿的中博领创时代、中移铁通、中德栋梁工业4.0产业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党杨路-G104立交枢纽等交通体系加紧打造,活力区中央公园等生态景观蔚然成型,育英、南上山等金牌教育资源签约入驻,省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达成框架协议……如今,位于济南城区西南部的中央活力区全面起势,一座承载梦想、宜居宜业的创新之城正在冉冉崛起……
中央活力区产业集群项目地处全市“中优”“西兴”“南美”战略交汇点,总占地约21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位于党家片区,占地约7平方公里。以集聚高端要素和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为方向,重点布局能源互联网、绿色制造、新材料研发、高端商务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产业,打造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活力之城,带动西部地区加快振兴,形成东有中央商务区(CBD)、西有中央活力区(CAZ)的“两翼齐飞”发展格局,奋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贡献“市中力量”!
交通路网加速成型
交通路网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骨架,关系着居民的日常出行,更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央活力区围绕区域内外交通便捷、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核心目标,投资84亿元打造多层次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预计两年内基本形成“三横两纵”高快路网、“四横四纵”主干路网。
目前,核心区内部路网已全面开工建设,东西三号路、南北二号路、魏家路及重汽路已完成通车。外围重点交通项目已纳入市级实施计划,接下来,中央活力区将建设G104与党杨路立交枢纽,打造西南片区进入主城区的市政地标,通过党杨路连通西客站片区,推进“高铁经济圈”纵深发展;实施九曲路、东西三号路、大学路、南北二号路等干路延伸,进一步连通主城区、西客站、大学城、南北康等片区……通过立交枢纽、交通路网的打造,加快织密“内通外联”交通骨架,构建覆盖全区、贯通全市、辐射周边省市的道路体系,有效提升城市畅通水平和城市竞争力。
产业集群加速构建
中建海龙投资5亿元打造大型MIC产业基地,建成后年营收超10亿元;京东计划投资6亿元建设智慧产业园,建成后年营收超10亿元;中移铁通山东公司投资5亿元打造的中移铁通智慧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在中央活力区,产业项目正逐步导入,总投资约250亿元的37个项目正在逐步签约,为市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引擎。
加快高质量发展,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是重点。依托一个个优质项目,中央活力区聚势成峰、串珠成链,围绕“产城一体”发展主线,统筹能源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高端商贸等市中区核心产业,推进中国重汽集团、山东水泥厂新旧动能转换,构筑“1+2+6”产业体系,划定活力核心总部区、都市工业集聚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实现“两区”错位协同发展,共同打造西南片区产业高地。
打造高品质活力之城
除了产业发展,宜居也是城市价值的重要体现,生活质量是城市价值的核心。如何真正实现人文关怀,能不能最大化地满足居住者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中央活力区将打造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活力之城作为重要方向,依托“环山两河”生态优势,打造“一山、两河、三园”生态景观,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让居民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
在配套方面,中央活力区坚持服务配套先行的原则,投资50亿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划定城市生活15分钟生活圈;投资18亿元建设1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目前育英、南上山等市中金牌教育资源已入驻;投资20亿元建设,省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占地约130亩,床位达1300张,提升周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辐射带动济南西南片区及鲁西南片区;结合山水绿廊塑造两条特色街道并打造文创体验及展览中心、全民健身综合体。由此,市中区的城乡融合发展将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机会,这也为中央活力区的未来的发展打下了长远的基础。
号角已经吹响,5年内初步建成活力品质新城区,集聚总部型企业200余家,衍生配套企业2000余家,实现产值500余亿元,贡献税收40余亿元,实现12万人工作生活,成为“西兴”助推区、“东强”传导区和“中优”拓展区……春日日新,在市中区280平方公里的广阔大地上,处处都在涌动新活力,焕发新气象,抖擞新姿态,中央活力区也必将向阳而生,蓬勃发展。(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飞跃 通讯员 裴梦雪 孔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