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正式启用,全域医疗服务水平再提升
2023-05-08 12: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5月7日,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正式启用,为临港区构建“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由临港区管委投资建设、威海市立医院负责管理运行。医院整体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设计,主体建筑包括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住院楼、实验楼等,是一所功能齐全、高智能化的现代化医院。该院区的顺利启用,既是临港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诠释,也是是威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体现,对促进全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智慧型综合实验室+现代化医疗器械

设备设施走在“前沿”

走进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门诊大楼,窗明几净的就诊环境,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先进的设施设备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最显著的“升级”之一就是位于一楼采血中心旁边的全省首家智慧型综合实验室。

将采血管塞进装有海绵的胶囊盒里,放入设置好的“传送带”中,短短几秒,采血管就可被送进对应的化验仪器中,不仅全过程不再需要医护人员“人工”运输,就连检验报告也实现了“云端”可查。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检验科副主任曲业敏介绍,作为省内首家智慧型综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的亚专业设置齐全,涉及临检、细胞分子和微生物等方面,基本可以覆盖门诊、病房、急诊及体液检验的全部所需。

“以往我们采血检验从采集到出报告,患者一般需要等待3到4个小时,借助实验室的全自动化运输装置和数据互通操作,现在只需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取得报告,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等到时间。”曲业敏表示,与传统的实验室相比,该实验室还可以对所有的检验标本进行全流程管理,从而确保所有的标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具最准确的报告。

不仅如此,在临港管委的大力支持下,瞄准国内外顶尖水平,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还配备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E-CT、DSA、生化流水线等高精尖设备;引进了新一代气动物流系统和信息系统,将预约、挂号、门诊、彩超、CT、核磁共振等全部纳入数字信息平台……

“我们将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与和平路院区同质化管理,共享信息、医疗、专家资源,未来还将以临港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打造新的医疗中心,争取能够覆盖更多群体,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诊疗和便捷服务。”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张焕虎表示。

整建制搬迁+同质化设置

科室设置完备诊疗科目齐全

5月6日,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还未正式“开业”时,完成整建制搬迁的胸外科就进行了新院区的首台手术——微创胸腔镜肺叶肺段的切除术。

“我们科室共有11名医师,以后除却和平路院区门诊当值的医生,其余力量全部都会扎根临港。”威海市立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高国刚介绍,整建制搬迁即为科室整体迁移,和平路院区将只保留日常门诊。而且由于整体环境的升级优化,“搬家”后的胸外科不仅病房“扩容”,手术服务能力也更上一层楼——手术室内特别加设CT机,实现更加准确穿刺定位的同时也免去了患者术前来回奔波拿取报告的“负累”。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实现更好地服务群众,此次,威海市立医院不仅将包括胸外科在内的十余个优势科室整建制搬迁至临港院区,还探索建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区域分中心”“山东省创伤医学临床研究中心”“骨科医学中心”等区域医疗中心,全力提升临港院区的疑难、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经历了打散重组并顶格设计建立的“肿瘤医学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威海市立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主任杨福俊介绍,全新的“肿瘤医学中心”共分3个大科、6个病区,是山东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中首个按照瘤种划分的专业肿瘤中心,可以实现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乃至后续生存期的全程管理,确保患者可以获得最大的生存获益。

除整建制搬迁和打散重组外,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还同质化设置了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重点专科;并设有超声、电生理、影像等检验检查区及腔镜治疗中心、介入放射科等检查治疗区,形成了与和平路院区互相呼应、协同发展、一体管理、同质服务的良好布局,将有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并带动临港全区乃至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该院区共设有近40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各学科专家会轮流在临港院区、和平路院区坐诊。

合理化布局+自助化设备

“家门口”就医更便捷

5月7日,走进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门诊大楼,只见门诊大厅宽敞明亮,等候区温馨舒适,各式指示牌、路标清晰准确。刚刚“上新”的各类自助服务终端机则分布在大楼各楼层,帮助患者实现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询、自助报告打印等操作。记者注意到,当日就有不少市民前来就诊、治疗。

家住草庙子镇林泉社区的宫本红就是第一批“尝鲜”的人。“以前检查都得到市里,光做公交就一个小时。现在新院区开了,我走路都不用十分钟!”宫本红患有糖尿病已有15年,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进行住院治疗,长距离的就医路途一直是困扰着她的“心头事”。如今大医院就开在了小区门口,宫本红忍不住再三点赞道:“太棒了!我终于能在家门口看上病了。”

因为肠胃疾病住院的王丽妍亲身体验了一把新环境新设备带来的改变后,也加入了“夸夸团”。“以前办住院得去窗口,楼上楼下的跑着真累,现在看完门诊就可以直接来住院,省去我不少功夫。”借助住院区的自助设备终端,王丽妍只需刷取身份证,就可自助办理住院手续,全程不到十分钟。后续如有缴费和查询明细的需要,也可如此办理。

值得注意的是,为让患者少跑路、就医更舒适,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引入了现代化医院建设和布局理念,使就诊线路更流畅。比如,门诊医技综合楼分区布局、标准化设置A、B、C、D四个区域,其中门诊医技楼与住院楼通过连廊打通,让患者可以实现从门诊到住院的“直接奔赴”。

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的启用,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交通等配套服务也成为了新的关注点。为此,临港区全力支持市立医院临港院区各项工作,专门开通临港院区诊疗公交专线,并陆续优化周边服务配套,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患者就医、家属陪护、企业进驻等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良环境。

对此,前来进行陪护的李明就深有体会。“市里路堵也不好停车,每次都挺折腾的。这里环境好、位置好、停车位还多,我从初村过来很方便。”此外,李明还为新院区的餐饮服务打了个“五星好评”:“床头有二维码,想吃什么扫码就能点,直接就给送到病房,又方便又贴心!”

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的启用,有力补齐了临港区医疗事业发展的短板。临港区也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医联体建设“大文章”,构建“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计划将临港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接入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信息系统,实现患者全周期诊疗信息双方全面共享,打通群众上下转诊无缝衔接通道。同时常态化开展下乡帮扶行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由‘能看病’向‘看好病’方向进一步转变,切实提升全域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改善辖区群众就医体验。”临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姜凌春 杨妍 报道)


作者:

大众日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