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教授看非遗:中陈郝马氏柴烧的与众不同
2023-07-06 16: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为深入了解枣庄非遗项目现状,大众日报枣庄站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刘娟教授一行赴枣庄各区(市)进行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手工业项目调查。为展示枣庄非遗之美,特策划“跟着教授看枣庄非遗”融媒系列报道,聚焦枣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夏风渐炽,在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马氏柴烧马士常正忙着指导儿子拉胚。

见到山东大学文学院刘娟教授,马士常神秘兮兮地拿出2个茶具,分别倒是白酒,让刘娟教授闻味道。“怎么会这样呢?”闻罢,不禁发问。记者轻嗅一下发现,一杯酒味浓郁,扑鼻而来;另一杯酒香绵软,香味清淡。

“这就是马氏柴烧茶具的与众不同!”马士常介绍,马氏柴烧茶具色泽温暖,质朴浑厚,气孔结构比较特殊,透气性极好。手工制作和柴烧的工艺,很好的保护了陶土中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把陶土中所含的铁元素都“赶”到了器物表面,因此具有柔水和软水的效果,从而提高茶汤中的溶氧量,使茶香更浓,提升茶汤的口感和韵味。“长期使用柴烧茶具泡茶可以健身养颜,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中陈郝,不仅是薛城区的一个古老村庄,更是一处我国北方地区瓷窑烧制业的发祥地。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朝时代,这里就开始了瓷器的烧制。中陈郝村也就形成了交易市场。历隋唐,经五代,至宋元,这个交易场所兴旺昌盛。由于各时代瓷器烧制业的发展,瓷窑遍布村庄四周,故有七十二座陶瓷窑之说。陈郝陶瓷一度成为北方陶瓷生产中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陶瓷生产逐渐萎缩,但是马士常凭着自己拼命三郎的精神,全面恢复了陈郝陶瓷的制作技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他创新的马氏柴烧传统制作技艺和开坯壶提升了陈郝陶瓷的品质,成为了枣庄传统文化的亮点。(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报道)


作者:

大众日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