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区妇联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带动、社会舆论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京北小卫士”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在校,京北小卫士引领和带动同学们树立阳光心态,勤奋学习、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增强健康、环保、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在家,京北小卫士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领和引导家庭和周边亲属,践行健康生活理念、节约资源能源、学习掌握各类安全知识,积极参加社区的环境治理、文体活动等,其中“京北小卫士”参与垃圾分类行动的事迹被“北京昌平APP”、《中国妇女报》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切实实现了以“小家”和谐营造“大家”平安的社会效果。
今天,跟随小编一起学习昌平区“新时代好少年”上榜人物--京北小卫士许馨月、李丁玎的志愿故事。
人大附中昌平学校
许馨月
“我要起早垃圾要倒,啊哦啊哦…”,伴随着甜美欢快的的歌声,霍家营社区“小手拉大手 共创美好‘卫’来”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它的演唱者许馨月正是来自人大附中昌平学校的一名小学生。自从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她不仅以身作则,主动践行垃圾分类标准,正确投放四类垃圾,还多次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是社区里当之无愧的“环保小榜样”。
人小志气高,与志愿服务结缘
早在2019年社区刚刚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垃圾分类的种子就在小姑娘的心中种下,认真好学的许馨月主动报名,成为了社区的一名“京北小卫士”。
后来,许馨月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朱子治家格言》背诵比赛,勤俭节约的深刻含义深深烙在小小的心灵之中。于是她积极报名了昌平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光盘行动主题活动,并通过连续21天拍摄照片打卡,记录自己每天“光盘”的瞬间赢得了最终奖励。
正巧,当时社区受邀为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垃圾分类主题推动日公益宣传演出活动准备节目,作为“京北小卫士”志愿者的小馨月“临危受命”担任主唱,两周的时间里,从最初的选曲、填词、编舞到后期的排练,许馨月和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一起,群策群力精心准备了一支完整的唱跳节目《垃圾分类一起来》。炎热的夏季,每排练一次都要出一身的汗,但一想到表演的公益节目能鼓舞到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把垃圾分类的意识更好、更深刻地传播开来,馨月小小的身躯又燃起无限斗志。最终,她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大伙儿热烈的掌声,不仅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还被邀请参与流村镇“防疫有我 爱卫同行”MV拍摄活动,登上了北京卫视BTV新闻的报道。
动员全家人,践行志愿新时尚
受到小姑娘的热情感染,许馨月一家都主动投身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除了小主唱,歌曲《垃圾分类一起来》里还需要四位大朋友身着四色垃圾桶的卡通人偶外衣伴舞,其中就有许馨月的爸爸许广林,他表示:“看着孩子这么努力,我作为家长,也想着为垃圾分类宣传出一份力”。
而母亲李淑婷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青年汇社工,通过举办多场公益宣传和文明实践活动,带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们加入到了清理小广告、垃圾分类、打扫卫生、摆放单车等志愿服务队伍中,把志愿服务理念带给了辖区千余名青年朋友。
不仅如此 ,一家三口还一起报名了社区的“桶前值守”志愿服务活动。每月,母亲李淑婷和父亲许广林都会至少参与一次长达2小时的桶前分类指导,而许馨月则充分利用假期参与值守服务并发放宣传材料,并收到了社区党委、居委会联合颁发的感谢信。
2021年7月,新冠肺炎出现小范围复发,正在家中享受暑假快乐时光的许馨月毅然带领父母加入到门岗卡口执勤的队伍中来,协助社区进行扫码和测温。时值小区北侧道路修缮,天空又下起了小雨,出入卡口的人们虽然都想图个方便,但是看到小小的志愿者身披雨衣,拿着二维码和体温枪坚守在卡口旁边,便都纷纷掏出手机,主动完成了到访登记和体温测量。
目前,许馨月一家三口的志愿服务时长已高达近800小时,但垃圾分类和卡口执勤只是许馨月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一角,为武汉疫情捐款捐物、爱心助农、义卖、背诵国学经典、传承非遗手工、传唱红色歌曲、文明宣传、科普阅读等传播公益正能量的活动中都能看的她踊跃的身影。
小手拉大手,打造社区风向标
不甘于自己做奉献,许馨月主动报名加入到社区“文明小管家”队伍中来,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协助社区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受到许馨月的启发,她所在的社区充分发动“文明小管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带动力量,以亲子游戏或家庭活动方式传达志愿服务精神,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由点向面的推广,让孩子去带动父母、带动家庭,进而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基于许馨月的突出表现和对社区垃圾分类的贡献,社区于2020年推选她为霍营街道“文明小管家”,在她及她家庭的带动下,所在社区充满了最美志愿者“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
就是这样一个年仅8岁却满怀舞蹈、旱冰、游泳、主持等技能的正能量少年,在家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社区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并将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不断传播开来。
霍营中心小学
李丁玎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培养美德少年也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在霍家营社区有这样一位少年,她虽然年龄小,但是她的能量不小,她就是在霍营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的李丁玎同学。
志愿精神的传播者
在社区居民口中,李丁玎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者,大家总是能看到她积极参与社区卡口执勤与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等志愿服务活动,课余时间其他小朋友都去放松娱乐时,身为社区“文明小管家”的李丁玎则伫立在社区出入口,引导居民们扫码测温、疏导人群、维持秩序,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
李丁玎还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赶到社区垃圾站,不怕脏不怕累地指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进行垃圾分类,并发放垃圾分类承诺书和宣传材料,希望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分类行动中来。
“叔叔,这是垃圾分类的宣传折页,您拿一份和家人一起学一下吧。”“小姐姐,做饭时扔掉的黄瓜皮、鸡蛋壳都是厨余垃圾,下次您在家分好类再过来扔垃圾,这次我先帮您分拣出来吧。”这些话李丁玎值守时要用稚嫩的童声重复无数遍,她希望通过耐心的解释和细心的讲解,引导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换取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夏天厨余垃圾发酵后,桶边臭气熏天,打开桶盖酸臭味扑鼻,戴着口罩也会一阵阵反胃,可是李丁玎依然认真的站在桶边检查每一份垃圾,在她看来,垃圾分类是百年大计,需要大家持之以恒的坚持,更需要她这样的“守桶人”——守桶有责、守桶尽责、守桶担责。
加入社区文明小管家队伍以来,李丁玎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特别是涉及到低碳节能、文明用餐、践行“光盘行动”等绿色环保主题,她用实际行动发挥了一名小管家的榜样作用,充分展现出了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的正能量。
传统美德的弘扬者
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李丁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者,在社区开展的诸多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中,总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包饺子、写春联、书法国画、诵读红色经典、传唱红色歌曲、非遗文化手工、画脸谱……诸如此类的活动,李丁玎一个也不愿错过。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而神秘悠远,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位新时代的青少年最应该做的!”这个小女孩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着迷,每次活动内容都会分享给家人,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此外,李丁玎还将自己绘画的兴趣与特长融入到建党百年活动中来,在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举办的《2021年丹青颂华章》活动中,她积极投报了绘画作品,并被选中展出。
李丁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得益于她良好的家风家教。母亲丁雪作为青年汇社工,曾组织辖区千余名青年开展了近百场传统文化活动。而李丁玎的父亲李京则教会了她“助人为乐”这项传统美德——李京是一名网约车司机,在工作中他帮助过不少乘客。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彼此激励、彼此带动,使李丁玎成为了社区参与桶前值守、卡口执勤、文明宣传时长最多的小朋友,并收到了社区党委、居委会联合赠予的感谢信。自强自立、崇德向善、乐于助人就是他们的优良家风。
文明校园的建设者
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口中,李丁玎是文明校园的建设者。在学校里,李丁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集体、乐于奉献,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位同学们眼中公认的优等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时常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收获,向同学们普及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小知识、小窍门,将志愿服务精神、绿色环保意识传递给班里每一个人。
校外生活中,李丁玎充分注重个人能力培养,塑造良好的兴趣爱好,追求全面发展,文体两开花,在钢琴、搏击、设计、手工科技、英语配音等多个方面都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及奖项,为她活泼开朗、乐于社交、积极融入社区大集体打下了坚实铺垫。
小小年纪的她获得了很多荣誉。2020年因多次参与疫情捐款、爱心捐物、扶贫助农、为武汉录制加油视频等活动,被首都精建办评为“防疫小能手”并被社区推选为霍营街道“文明小管家”。
李丁玎就是这样一个阳光向上、勤奋努力的美德少年,她的事迹激励着广大未成年人以像她一样的“新时代好少年”为楷模,茁壮成长、百炼成钢,在今天做祖国的好少年,在明天做祖国的建设者,使广大少年们学有榜样、行有楷模、干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青春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心中怀有中国梦,不待扬鞭自奋蹄,希望新时代的我们,可以更加努力!
素材来源:昌平女性公众号
编:杨松媛
审:王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