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教委中高考服务保障团队荣获昌平“快干之星”
2022-08-01 17:3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树立重实干、办实事、出实绩的鲜明导向

昌平区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

结合“昌快干”“昌通办”服务品牌

以及区级23项重点任务

我区选出6月

“快干之星”“通办榜样”

区教委中高考服务保障团队

位列其中!

“快干之星”

昌平区教委中高考服务保障团队

2022年6月,北京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区教委中高考服务保障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考虑,深化作风,圆满完成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高考服务保障工作任务。一起来看看具体事迹!

组织保障到位。制定中高考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以及涉疫考生“一类一策”处置流程。围绕应急响应、考生闭环转运、考务组织、安全保密、物资保障等开展全要素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精准做好信息摸排,考前14天,建立4600余名中考考生和近2000名高考考生及其共同居住人信息台账,并根据疫情形势时时动态更新。强化家校协同,学校、家长共同做好考生考前心理疏导及个性化辅导等工作。选派3900多名考务人员,严格落实三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接种疫苗、百分之百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百分之百进行考前14天健康监测)工作要求,通过分类培训、考前演练、线上考核等方式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考点平移顺利。按照“四类考点、三类特殊考场”的原则,在设置常规考点、备用考点的基础上,经多部门综合研判,从环境、设备、人员等多方面做好准备,按市考试院考点标准要求将5个酒店设置为封管控考点。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要求,昌平成为全市唯一一个中高考均有平移考点的区,将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高考考点平移至前锋学校考点,将小汤山中学中考考点平移到前锋学校和北师大昌平附属学校,第一时间通知到8所学校的720名考生,快速增设考场、调配工作人员、转移考生信息,确保“应考尽考、不落一人”。

用心用情服务。为保证处于封管控区的240余名涉疫考考生顺利完成考试,从教委机关及6所基层学校抽调近500名优秀干部教师组成专业团队进驻封(管)控考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考务人员为考生提供一对一暖心服务,不仅负责考生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生活服务及监考工作,而且在住宿、膳食、心理等方面给予考生充分关怀,缓解焦虑情绪,让考生们安心考试。考试结束后,收到家长、考生感谢信10余件

营造良好环境。区教委联合职能部门,共同做好考场周边环境秩序整治、交通秩序维护、核酸检测、防暑防雨、突发情况应对等工作,共同为考生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考试环境。教委机关干部、责任督学围绕疫情防控、组考工作检查考点70余次。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试卷运送、保管、分发、回收等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试卷绝对安全。充分发挥巡查指挥系统作用,对考试实施全程监控,切实保障考场秩序。北京卫视、《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发布40余篇(条)昌平区中高考服务保障工作宣传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还有哪些团队和个人获得昌平6月“快干之星”“通办榜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快干之星”

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

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由12个区直部门抽调的12名干部组建而成,均为中共党员,平均年龄38岁,团队战斗力、执行力、创新力强,推进工作不折不扣、不讲条件,充分发挥牵头抓总、智囊参谋和调度中枢作用。牵头启动新一轮行动计划,创新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五个一批”“四个环节”推进机制,联合相关部门镇街着力破解土地、权属等历史遗留难题,上半年新完工投用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2项,区域城市功能组织日趋完善;协同推进回天地区与未来科学城“双城联动”,积极对接匹配项目、空间、政策,助力天通科技园、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4项创新载体建成投用,精准服务“两谷一园”重点企业265家、投放招聘岗位1.3万个,地区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加快推进。

“快干之星”

城南街道拓然家苑社区党支部书记 赵云英

赵云英,城南街道拓然家苑社区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新任职的88后年轻社区工作者,不怕麻烦、不惧困难,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上任就带头开展“地毯式”敲门行动,搭建“微笑网格”群,示范承诺并践行“居民有事,十分钟必达”社区服务圈,脚步为亲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时刻把群众诉求抓在手上,强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牵头开办每周“邻里家事”会客厅,创新微信群线上问计、每周家访日、共商共治墙公示等共治方式,组织多方力量高效解决了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小区停车等一批“老大难”问题,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时刻把群众安危扛在肩上,疫情期间寸步不离社区,身体力行带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卡口执勤雷锋岗,用心用情解决快递外卖不能进小区、学生不能上网课等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凝聚抗疫共识,助力小区成功创建昌平首批“无疫社区”,成为守护平安的“急先锋”。

“快干之星”

兴寿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 赵春红

赵春红,兴寿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主任,中共党员,她克己奉公、勇挑重担,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始终坚持“5+2”“白+黑”的苦干实干作风,工作以来累计接待信访群众近3千批次、派单办理12345热线市民诉求超过2.8万件,带头引领当好群众身边贴心人。坚持用机制解决问题、用制度强化约束,制定镇级接诉即办与人居环境整治绩效考核办法,协助规范村级财务制度,有效化解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非宅腾退等突出矛盾,赢得群众一致认可。

“快干之星”

昌平区城管委设施科科长 王林普

王林普,昌平区城管委设施科科长,中共党员,优秀年轻干部,他自转业以来始终将军人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厚植本职工作当中,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牵头研究制定《昌平区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精细化管理指南》等14项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度办法,靠前做好老旧小区市政管线改造、全区城市道路及地下管线消隐防汛等工作,系统开展市政设施治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以绣花功夫争作“城市管家”。疫情期间,多次请缨带队参加白各庄、半截塔、北二社区等封管控区闭环服务管理。6月初龙泽园街道出现阳性病例后,尽管其爱人作为医护突击队已进入霍营街道封管控区开展医疗救助,该同志依然不讲条件、不顾困难,毅然将孩子“寄存”朋友家,冒雨带领20余人进驻抗疫一线,从严从细开展10栋居民楼服务管理,以过硬作风争当“抗疫尖兵”。

“通办榜样”

昌平区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专班

昌平区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专班充分发挥发展“先行官”作用,突出抓统筹,创建“部门+镇街”双主责制度,实行“1+6+11”模式,为项目前期手续、施工建设、资金支付等重点环节提供有力保障。突出抓服务,坚持“项目为王”,持续优化发改系统审批程序,强化实地调研指导,助力小米创研中心等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定泗路等公服配套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突出抓管理,完善《昌平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项目、问题、结果、责任“四项清单”,找准问题定位、加强项目调度,着力攻克裉结难题。突出抓创新,制定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将土地从入市到项目开工压缩至31.5个工作日、仅为原审批时限的1/4,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专班牵头顺利完成区级“一季度百亿投资攻坚计划”,1-5月完成固投192.8亿元、同比增长27.3%,增速排名全市第2。

“通办榜样”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理委员会“服务管家”团队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理委员会“服务管家”团队聚焦打造生命科学原始创新策源地,强化政策集成,制定优化《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昌平组团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暂行办法》及细则,70余家企业评获支持资金,创新基础更加稳固。强化管家服务,今年以来走访重点企业100余家,对接解决复产复工等企业需求200余项,正式启用自贸昌平组团(生命园)集群注册平台,协调减免小微企业房租约3100万元,创新活力更加强劲;强化载体支撑,全力支持飞镖国际创新平台一期投入试运营,做强新生巢创新中心,服务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60余家、企业进驻40余家、项目落地30余个,创新生态更加优良;强化成果转化,服务诺诚健华创新药“奥布替尼”产品成功上市,助力卓诚惠生等成熟企业在昌就地产业化,助推释放“核爆”效应。

“通办榜样”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科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科在全市率先推出覆盖市场监管全业务领域的“AI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搭建“四个一”智能服务平台,高效应对巨量咨询服务需求,3月上线以来已解答问题4.5万余个,咨询等待时间缩短至30秒以内,服务效率提升近10倍、人力成本降低75%以上,咨询答复率保持100%,用户满意度超过99%。

向榜样学习!

素材来源:部分来自北京昌平

编:婉秋

审:王丽梅


作者:

昌平教育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