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开展“行走改变视界,视界提升境界”活动,组织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别走进西安、延安、江南、甘肃等地进行研学活动。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在这三条线路中,同学们都体现出了“研学”特色,一路书香伴行,在游览我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认真学习课内课外知识。
品秦唐文化,传延安精神
#初一年级双安研学#
2023年5月21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们,怀着期待和憧憬,踏上延安-西安的研学之路,追寻红色精神,探索古老文明。
第一天
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
著名的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初一年级的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矗立于瀑布之前,唱响《黄河大合唱》,师生们雄浑壮阔的歌声也表达着他们不断坚定的高远志向。
学生有话说:
越靠近越能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歌词“黄河在咆哮……”。站在瀑布边上,我们完全被那种如猛兽咆哮般的奔流声所震撼,课本上对壶口瀑布的描述瞬间鲜活了起来。
第二天
走进革命圣地——枣园、王家坪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革命纪念馆中一份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昭示着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财富。
学生有话说:
延安的山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扭转乾坤的历史画卷;延安的精神,照耀着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通过今天的研学,我们重温红色记忆,感悟延安精神,并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天
探秘地下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这样的一支“地下军团”,也给足了我们震撼,给足了世界震撼。同学们也在秦陶俑制作研学基地动手体验了秦兵马俑的古法制作工艺。
随着夜幕的降临,同学们进入大唐不夜城,大唐的盛世风采在同学们眼前徐徐铺开。
学生有话说:
两千多年前,工匠们对兵马俑逐一刻画,拒绝千篇一律,每一个作品都被赋予独特的性格,就连头发、肌肉的纹路也都被精心处理,让我感到十分震撼。
第四天
触摸历史风云——西安博物院、大雁塔
西安博物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展示珍贵文物和唐代千年古塔、雁塔晨钟而闻名。同学们走进西安博物院,一切尘封已久的岁月,仿佛瞬间鲜活起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雁塔都是长安城的地标建筑,它不但象征着帝国的稳固根基,也展现了玄奘西天取经的巨大成就。
学生有话说:
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塔,大雁塔标示着佛教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也展现了中国建筑对技术、美学等建筑要素的探索与创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风雨摧残中,大雁塔变换了数次模样,不变的是质朴的气质,像一个耄耋老翁,蕴藏着无尽的阅历,含蓄而又铿锵。
第五天
长安永留情——明城墙、碑林博物馆
西安的城墙,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厚厚的城墙雄伟地矗立在了历史的时空里,一挺就是几百年。西安碑林中集名人之篇章,聚大家之墨笔。文字都是有温度的,石碑上刻满的是中华文化,记录的是历史繁荣与衰落。
学生有话说:
登上城墙,放眼望去,那绵延的城墙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历史巨变,旧景不再,如今的祖国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个中国人都为之骄傲自豪!
初一年级的师生在研学途中体验了安塞腰鼓、机器人制作、并深入体会到北方面食的魅力。
探六朝古都风云,扬青色学子风采
#高一年级江南研学#
2023年5月19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高一年级的师生们走进江南,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学习,了解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一天
与古人对话——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全国三大博物院之一,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院,走进南京博物院,就好像乘上了一艘时光穿梭机,把我们带回到了遥远的古代,同学们屏息凝神、驻足沉思,倾听这座城市几千年来的风雨历程。
学生有话说:
被南京古都深厚的底蕴和江苏文明的魅力深深折服,被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震撼。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倍感自豪,此时此刻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做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承者,并不断地将其发扬光大!
第二天
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统府、科举博物馆、夫子庙
南京大屠杀,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86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让历史成为我们最好的教科书。同学们为遇难同胞敬献花圈,默哀悼念,纪念逝去的30万同胞英灵,同时也愈发珍惜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
学生有话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的研学,既是对遇难者同胞的深切悼念,对老师同学们来说也是一节生动的红色主题教育课。我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为祖国富强繁荣而奋斗,让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之后,回龙观育新学校的同学们一起走进总统府,走进中国近代史的时光隧道;走进江南贡院,探索古代科举的秘密;走进夫子庙,享受那“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惬意。
第三天
仰望历史星河——紫金山天文台、中山陵
紫金山天文台,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青铜的观天仪器在此停止它们古老的工作;西方的现代望远镜越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安家;中国天文史上显赫的名字,都曾在紫金山上方熠熠生辉。
中山陵如一部民国史书,记载着孙中山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打开中国进步的闸门,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带着革命事业未竟的遗憾逝世的光辉岁月。
第四天
雨中寻书圣,故里逢树人——兰亭景区、鲁迅故里、西溪湿地
雨中的兰亭多了几分诗意的朦胧。漫步于兰亭的竹林之间,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时代。
走进鲁迅故里,那些书本里的故事就在眼前徐徐展开,鲁迅先生的童年与家族生平也一一铺陈。
下午,走进西溪湿地,这里是世界罕见的地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
学生有话说:
我们今天来到兰亭,重温千年前的风雅盛会,同学们在雨中追寻书圣踪迹,感受到中国深厚的书法文化。
走进鲁迅故里,文字转换成面对面的图景,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文学世界;走进西溪湿地,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第五天
品悠悠茶韵,习江南非遗——龙井茶园、非遗博物馆
同学们腰系茶篓、头戴草帽,在茶田间穿梭,亲手采摘茶叶,品嗅茶树的清香,抚摸娇嫩茶芽的青绿,体验“一心两叶”的采摘过程。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是江南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区域,同学们参观博物馆,了解刀剪剑伞和扇子的发展历史,品味江南的地道风物。
学生有话说:
大自然是最天然的教科书,我们在茶叶采摘活动中体验了采茶的新奇、劳动的艰辛,体验采摘的乐趣,通过去看、去摸、去听、去闻,亲身感受了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畅享劳动乐趣。
第六天
赏西湖美景 仰岳王忠魂——西湖、岳王庙
西湖不仅揽山水之胜,林壑之美,更因其历史人文而生色。同学们搭乘小船行于水面,如在画中游。岳王庙作为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墓所在,见证了中国儒家传统忠孝文化。
学生有话说:
在岳王庙,我们感受宋韵文化的厚重,家和国一体,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紧密相依。
高一年级师生在研学途中,不仅体验了扇面描红、学习茶礼等传统文化,组织了知识竞赛检验研学收获,还在研学途中度过了难忘的集体生日。
驼铃古道丝绸路,吟诵中华学子情
#高二年级甘肃研学#
2023年6月2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高二年级的师生们走进甘肃,走进祖国的大西北。探秘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要道,寻访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第一天
色若渥丹,灿如明霞——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嘉峪关关城
那层层颜色渐变的特色丹霞山脉的纹理,它有一个更浪漫的描述——大地的生长纹。时光流转,万物变化,几百甚至是几千年前,平地开始凸起一座座山峰。在今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人都不会忘记:色若渥丹,灿如明霞。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但当真的站在嘉峪关城门下、长城上,不论是仰视苍天还是俯视众生,才真正对于这样的古迹有了实感。
学生有话说:
闭上眼时,我们听到来自几千年前的马蹄声、厮杀声,睁开眼时,我们看见屹立在茫茫荒漠中的嘉峪关,它成为了战士们永恒而不朽的丰碑。你问我,后人们不断登上嘉峪关这样的古迹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发现意义的时候,我们也就成为了意义。
第二天
神也无法再摧毁的通天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是我们中国人的通天塔。航天员和工程师成为了造梦的人,造出了一个宏伟的中国航天梦。当同学们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下,当同学们看到屹立的神舟家族火箭模型,才真正体会到中国航天的力量。同学们还在这里制作火箭模型,看到自己的模型成功发射,激动呐喊。
学生有话说:
从他人援助到援助他人,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不稳定到百分百,从隔年一架到一年几架。中国航天的目标从未止步,待君看,中国航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三天
一梦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又见敦煌演出
同学们在鸣沙山骑上骆驼,悠悠行走丝绸古道,听驼铃阵阵,见微风徐徐。爬上鸣沙山,自上而下俯瞰月牙泉与滚滚黄沙,许多师生更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沙漠,触摸那黄沙,感受敦煌。晚上师生一起观看了精彩的《又见敦煌》,体会到“千古历史不过一瞬息,然敦煌一梦,于浩瀚天地间永存。”
学生有话说:
我又见敦煌。你如果要问我是谁,那么我是飞天的壁画,是神女的庇佑;我是你的祖先,你的春夏秋冬;我是虔诚守护的信徒,是掩埋在黄沙海里的是古老中华文化的守门人。不要骂我是千古罪人,你可知我的辛酸无奈?不要说我的脸已发黑氧化,你可知我的悲苦不甘?你我不过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沙,唯有我们共同向前才能推动沙流。
第四天
感受自然馈赠——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光伏产业园
敦煌雅丹地貌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走进雅丹地质公园,看到一个个造型各异的雅丹体,这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随后,同学们在敦煌光伏产业园,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巧用自然资源发电。傍晚,点燃篝火,在这大西北的风中再次回味自然的馈赠。
学生有话说:
星星缀天时,篝火刹那间点燃。我们载歌载舞,我们难忘今宵,我们为彼此喝彩,我们放开自我,享受当下。多年后,谁都不会忘记这场篝火晚会,不会忘记身边的同学、老师们,当我们回忆起这段时光,嘴角溢出来的是泛甜的笑容……
第五天
跨越千年的见面——莫高窟、敦煌博物馆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那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壁画,那几代人对敦煌学的研究,是见证。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学生有话说:
想到几千年前,这里曾经商铺满目,西域商人拉着满载货物的骆驼在这里交换丝绸茶叶瓷器。又想到几百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废墟。诸多洞窟都被黄沙掩埋。有好多文人志士,用尽自己的一生清理黄沙,还原壁画。它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和中国人一样的生命力。历史的厚重感冲击了我们,吸引着我们。
高二年级的师生在研学途中制作壁画、学习传统文化,利用乘车时间组织知识竞赛,还一起度过了难忘的集体生日。
END
素材来源: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
编:纪茹馨
审:王丽梅、齐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