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不采、不买、不食用!
2024-03-31 14: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随着春季的来临

部分地区雨水渐多

野外的小蘑菇又开始露头了!

一些在野外喜欢“尝鲜”的朋友

是不是又蠢蠢欲动了?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不采、不买、不食用

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年年都有采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

目前对野生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发病急,死亡率高!

01.毒蘑菇种类与分布

毒蘑菇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约100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对公众健康威胁较大的毒蘑菇有4种:肠胃炎型、肝脏损伤型、溶血型和神经精神型。

02.中毒的症状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

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03.中毒预防

(一)不采摘:目前尚无简易科学的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踏春郊游期间,不管是山上还是路边草丛中的野生蘑菇,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

(二)不购买: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个人采摘售卖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三)不食用:要避免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关键在于不食用来历不明野生蘑菇,别贪一口鲜而不顾生命安全。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学校食堂、集体食堂等禁止加工食用野生蘑菇,防止群体性中毒事件发生。

食品安全无小事

在此提醒广大食品经营者

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严格把好原料进货关

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

严禁使用野生蘑菇作为食品原料

进货渠道要正规

并做好原料进货登记台账

对可食用的蘑菇、药食同源食材等

要严格挑选

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其中!

来源:“云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河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责编:李晓梅

编审:杨艳

终审:周健军


作者:

掌上春城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