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为了让语文课堂受学生喜爱,更具有实效,我校高段语文学科组的老师们尝试转换角色,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以“探究单元知识联系 提高课堂实效”为主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
集体教研就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点,9月,老师们以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习作单元为例,开展集体备课,人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接不同课型,进行备课探究。
陈庆玲老师从单元知识脉络入手,利用单元导学课,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李彦淼老师则从课后题入手,找到每篇课文课后题之间的共性,精简核心问题,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阅读方法;唐广燕老师则思考将小练笔融入课文教学之中,将习作拉长线,巩固表达方法,同时还能够增加课堂的密度保证课堂实效;李慧芳老师将单元知识的联系性放在布置综合性的实践作业上,将习作单元创设为“百家讲堂”的情境。将单元知识进行串联,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了前期教研的思考,10月我们将备课所思落实在课堂实践中,在高段学科组内进行小组研究课的交流与展示。通过每位老师的细心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几节小组研究课效果显著,让学生在课中、课后学有所获。
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导读课的学习,对单元知识有了整体性的了解,单元知识重点更加突出,能够自主在课后根据导读课制作思维导图方便学生进行整理复习。
通过对课后题的梳理,精简课后题,形成问题链,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单元的要素重点进行明确。学生也说:问题链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了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要任务,在进行课文学习时,我们的思维会更集中,找到的关键句越来越准确,很有效率。
对于“百家讲堂”这一任务,学生说:当老师公布“百家讲堂这一任务时”我们都很激动,并没有将习作和“讲堂”联系在一起,只是想体验当“讲师”,为大家讲解的感觉,所以为了能给“听众”们讲清楚,我努力搜集相关知识,学习说明方法,想把推文写清楚。每堂课都有小练笔,老师指导得更细致,我们写的也越来越好。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老师们竟是用这样有趣的方法,让我们把这个单元学完了,还产生了许多精美有意思的“推文”。
老师们也谈到:通过这次课堂实践,我发现转换角色进行备课的方式很有效,今后也要继续尝试这种方法,深入研究学生,探索课堂。此次教研,老师们也达成共识,形成了初步的备课模式。
虽然老师们的备课思考还不够成熟,高段学科组的老师们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后续,高段语文学科组的老师们会继续将教研重点放在单元知识联系 提高课堂实效,深耕课堂,精研致远,努力实现优质有效课堂常态化,谱写我校教育教学新篇章。
(作者:李慧芳、陈庆玲、李彦淼、唐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