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期间,如何有效支持孩子成长?送给家长的七个锦囊
2022-11-25 22: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因为疫情的原因,孩子居家学习上网课,父母该如何引导和陪伴孩子?如果孩子出现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拖沓、专注度不够、自律能力差等问题,又该如何做?

家庭是孩子最近的课堂,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编今天梳理了几个常见问题和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哦!

 

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1. 自己学起来,也很有必要

总体来看,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在家学习,更容易滋生消极情绪。倘若你没有去单位上班,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也不妨读读书,看看报,做点同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如此,孩子内心会更加宁静。

2. 来一点“共同关注”

网络世界浩瀚无边,信息真假难辨,极容易使孩子迷失方向。作为家长,要多给孩子传播官方的、真实的信息,过滤情绪宣泄的文字,推送理性思辨的文章,和孩子一起收看高价值的影视节目,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肥沃的土壤。

3. 学校的那些事门儿要清

作为家长,要同步关注学校的信息,了解学校的要求,知道学校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唯有了解,才有可能帮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大包大揽,而是从旁观察,做好补台的准备,必要的时候提醒监督。你上心了,孩子也重视。你不重视,孩子随意的可能性大增。

4. 走进看看,胜过千言万语

无数实践证明,有监督的学习行为,往往更高效。作为家长,有必要履行观察、提醒、反馈的职责,否则,学习容易徒具形式,缺乏实效。走进并非走近,而是一种零距离接触,深入其中。

5. 帮助树立远大志向

一些家长认为,树立远大志向是学校的任务。其实,家庭也承担同样的任务。远大志向是孩子的学习动力保持持久的重要因素。

怎样让孩子保持专注?

培养安静专注的能力不容易,有几个秘诀:

1. 最好全家人同时做一件事

其实,一天你应该有一个高质量跟孩子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父母跟孩子一起做,这事儿的成功概率会大大升高。

2. 搞个“电子监狱”

全家一起阅读写作的时候,把手机、iPad啥的全部放到一个盒子里面,这个盒子名字叫电子监狱。人类离开手机,寿命延长一倍。因为聚焦不受打扰的状态效率极高。

3. 从阅读写作开始

为什么阅读写作是最容易开始的?阅读和写作不需要门槛。只要你会认字、会说话、有想法、有记忆,就可以阅读和写作。

孩子无法坚持遵从计划怎么办?

1. 为什么孩子总是反抗计划呢?

这是因为孩子有两大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个需求叫做控制感,他对一个事情没有控制感;一个需求是价值感,孩子的价值感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我们的计划里面一定要包括这两部分:想做的和该做的。有价值感和控制感的计划才能够被执行,而且它值得被执行。

2. 为什么计划总是完不成?

因为没有细节。总的说来就是:第一,在设置的时候要控制感和价值感都满足第二,要具体地、有细节地去实战

居家如何坚持运动?

1. 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计划需要详细到什么时间段做什么运动,精确到每天每小时每分,尽量每天都留出特定的时间来运动,将运动计划坚持到底。或者制定一份家庭共同运动打卡计划,比一比谁在家坚持运动时间长。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能力?

1. 从集体契约入手

在自律还没有培养出来之前要用有建设性的他律——集体契约来替代自律,为培养自律留出时间。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家庭公约、班级管理公约、活动小组活动公约等,都应该是在家长或老师引导下由孩子们参与共创的。

2. 管理制度要适当

管理制度不要一刀切。如居家学习期间,可以与孩子共同非常时期制定一个手机使用时间表,比如约定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可以使用手机(下午15:00-16:00,晚上19:00-20:00)收集上传作业、答疑解惑、小结分享、新闻浏览、观点报告,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

越自律,孩子拥有使用手机的权限就越大,违规使用者会被降级,削减使用权限,直至被全时段禁止使用手机。这种管理制度的设定是为了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越自律,越自由,从而让大家都去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

3. 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分解实现

只有真正是发自内心的,想要的目标,孩子才有为之奋斗的内心力量。只有以行文的方式写出来,而且是极为明确的目标,才能说明孩子内心梳理清楚了自己的目标。

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

从何处着手营造?

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共同打扫清洁、共做一桌菜,或者共读一本书,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分享彼此的学习见解。家庭共同打卡计划是一个能够快速凝聚家庭动力的活动方式。可以挑选出一个共同打卡的目标,然后以各自喜欢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打卡任务。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这些细节:

底线要清晰。让孩子明白,规则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变的。

赏罚要分明。罚不是体罚。当孩子没有做好时,可以取消一件事情。赏一定要及时,比如,鼓励孩子:看到你克服了小馋虫,耐心地等大家一起吃饭真好!

心中有数,守住底线。居家期间,家长要估算孩子大概完成作业的时间、完成的方式。要让孩子了解,如果家长检查作业时,没有完成,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常常说管严点,看紧点,也是看家长是否能守得住底线。

既要共情又要硬度管控。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哭闹,面对孩子的哭闹,核心是让孩子归于平静。不要尝试给孩子讲太多道理,但是家长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当孩子需要结束游戏时,可以说:“你必须结束了,明天我们还可以有玩游戏的时间。”所以,家长需要用平静的语气,将规则意识传递给孩子,并让孩子明白,规则是需要遵守、不能随意改变的。

 

遇事怎样保持平和

与孩子一同成长?

面对孩子,怎样控制情绪?作为家长,及时阻断负面情绪很重要,深呼吸,同时抓紧时间进行以下的思考。

首先,抽离自己。理性地观察自己的所感所思。这是重新评估的第一步。

其次,问自己为什么愤怒。你可能会说“因为我的儿子太笨了,以后怎么办”。这时你要停下来,重新说“我有一个想法,我的儿子太笨了,以后怎么办”,也就是要加一个前缀“我有一个想法”。因为这只是你的想法,想法不是事实,避免你把想法和事实混淆。

第三步,切断错误的逻辑链。比如,成绩好和成功幸福之间可能是负相关的关系。人生成败、生活水平、生命质量可能跟人格的健全程度、价值观等变量相关性更强些。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是对快乐的感知力,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福而是麻木。

第四步,与不适共舞。有些让你觉得不适的东西、事情、局面,是应该和它和平共处的,与之共舞,相克相生,形成平衡,实际上它们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了解这些道理,顺应自然规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最后小编带来

让孩子高质量完成作业的15个妙招

送给各位家长!

综合丨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等

图片 | 部分摄图网

责编丨李培         主编丨张雪莲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