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爱、用力,记录首都教育,见证首都教育,参与首都教育,推动首都教育!”今天是第二十四个记者节,在饱满深情的诗朗诵中,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融媒体中心”)新心向融——2023年记者节交流会正式拉开帷幕。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李开发,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张淑芳,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李青,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工会主席孟科军,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阮滢以及全体干部职工近200人参加了活动。
讲述职业成长经历
展现教育媒体人独特风采
活动伊始,原创诗朗诵《我们是媒体人,我们是追梦人》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12名来自融媒体中心各报刊、新媒体及管理部门的年轻人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媒体人的朝气与风采,把所有与会者带入到了“新心向融”的热烈氛围中。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及教育战线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揭牌成立两年多以来,融媒体中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主动融入大局,推动转型发展,在首都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大格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攀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大家送上特别的节日祝福!
同时,他对融媒体中心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教育媒体的专业引领作用;二是多深入首都教育一线,多推“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在出新出彩、有力有效上下更大功夫;三是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进程,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讲好教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
日常工作中,我们是教育的记录者,新闻的见证者;今天,我们是故事的讲述者,是心声的倾听者。在记者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将话筒和镜头对准身边的同事,来自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代表分享了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大家交流分享、共话成长,他们有的诉说深入教育一线采访的深切感受,有的讲述自我转型不断突破的励志故事,生动的讲述充满感染力,浸透浓浓的情怀,展现了教育媒体人的活力形象和独特风采。
融合转型 创新求变
发挥专业引领 讲好首都教育故事
“今年记者节的主题是新心向融,希望大家以更昂扬的姿态、更饱满的热情融入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把准‘新’的方向、强化‘心’的担当、练就‘融’的本领,和融媒体中心一起新心向融、与首都教育一起新心向融”,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李开发对大家提出新的期待。
他表示,第一,推动融合转型。融媒体中心将加快融合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努力建设成为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鼓励大家将个人转型发展融入到中心事业发展中,注入动力、活力、创造力;第二,积极创新求变。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升新闻报道效率与质量,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用心、用情、用脑、用力做好新闻宣传报道,推动首都教育的权威声音传递到人民群众,积极占领新的舆论场。第三,提升能力本领。坚持不懈以学增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锻造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过硬本领,更好地发挥融媒体中心这支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
在热烈、温馨、愉悦、团结的氛围中,我们度过了今天的记者节。秋去冬来,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你我同行,奋斗的信念烙印心间,让我们一起展望明天,开启新征程!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无畏的勇气,奋发向前!
精彩分享——
一个“字”、一张“卡”里守初心
一个字,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查询、沟通、确认;一篇策划,经历了多人、多轮的修改和打磨,采访了十几所高校,形成了上万字初稿。但为了更精简、更聚焦,我们将稿件压缩再压缩,标题修改再修改,这种“研磨”一直持续至报纸印发的前一秒。为了让报道既有温度又有厚度,我们遭遇了多次拒绝,但碰壁之后不放弃,并迅速找到第二解决方案。正是这无数个平常的小事儿,让我感受到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赤诚初心和敬畏之心。
——《北京考试报》报社 许卉
与人为友,与书为友,与笔为友
人到中年,开始思考如何做一个“大编辑”。一是与人为友,要与校长做朋友,经常走进学校,走进真实的教育世界;要与学者做朋友,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最新成果;二是与书为友,知识面足够宽足够广,才能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理论刊物的编辑既要有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也要有广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涉猎;三是与笔为友,编辑不仅要能编文章还要能写文章,不仅能写还要能讲,编与写相互促进。
——《中小学管理》编辑部 崔若峰
从乡村幼儿园改革看首都教育
高质量发展
“看见幼儿园”栏目的最终作品,强调让每一张照片能说话,让每一段文字具有课程深意,用灵动的版面呈现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生动现场。从发现者到提炼者再到美颜师,“看见幼儿园”栏目,让我获得了成长和角色的转变。从关注版面语言,到更注重策划和全媒体报道;从关注知识生产,到更注重知识服务。
——《学前教育》编辑部 张亚利
追光的人 永远在路上
录音笔调好,笔记本打开;摄像机架好,话筒举起,世界的万千变化需要我们去记录、去感受、去传递。万千世界,纸短情长。这个世界永远需要记者和编辑,无论外界多喧嚣、多么变幻莫测,时代需要我们,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我们永远都是“追光的人”。今天,一杯敬自己,一杯敬初心不变。
——《北京教育》编辑部 翟迪
踏在教育变革和时代发展
的主旋律上
近20年的编辑工作,占据了我职业生涯的黄金时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铭记了我们的故事、奋斗、梦想与追求,亦有我们的无奈、酸楚与泪水。从选稿、编稿、用稿,再到学术交流、实践案例展示、研究成果推广与应用,我们让真正具有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思想、教育理念、前沿技术研究、实践案例及时见刊,一大批年轻教师,融入杂志的专业圈子,跟随杂志一起成长,获得了专业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 王晓波
我们 在现场
洪灾面前,首都教育系统无数干部教师,闻“汛”而动、逆流而上。从洪水高涨时的并肩作战,到洪水褪去后的责任担当,再到力保开学的全力以赴,他们坚守着、奉献着。而我们,作为首都教育的记录者,也一直在,我们用文字、用镜头记录着、讲述着……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愿和大家一起,继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现代教育报》报社 娄雪
精彩花絮——
活力满满 收获满满 精彩满满
现场播放精心制作的视频短片,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镜头,深深吸引力现场编辑记者们的注意力。
互动抢答环节,共同考验大家的编校能力,现场氛围超活跃!
来自《健康咨询报》报社的任明华(左)和政务融媒体部的孙逊主持了交流会,他们的精彩主持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一起合个影吧!记录下这美好而又难忘的时刻。
原创诗朗诵——
《我们是媒体人,我们是追梦人》
交流会策划丨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总编室(新媒体中心)
统筹丨张雪莲、李培
素材制作丨王爽、云凯杰、王晓军
诗朗诵创作丨李培、蔡文玲、唐莉莉
文字丨唐莉莉、李培、辛晓磊
摄影丨孙志浩、付磊
责编丨唐莉莉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