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集团化办学的关键要素、现实问题和实践典范,凝聚权威专家和一线校长!这场有分量的研讨会来了!
11月19日,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承办,以“聚力同行 扩优提质——首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圆明园校区成功举办。
领导致辞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李青致辞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李青首先致辞。“我们相约在美丽的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今天的会议,既是对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首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优质均衡发展的一次响应,同时也是对学术期刊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期刊的深层次价值,为学术研究活动提供增值性服务的一次探索与尝试。”
李青副书记在发言中表示,办好学术期刊可以发挥引领方向、推动创新、传播思想、凝聚共识的独特作用。在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希望《教育科学研究》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紧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聚力发声,呈现“关注研究前沿、引领研究热点、回应社会关切、倡导学术争鸣、推进实践探索”的办刊特色。
北京一零一中书记、校长熊永昌致辞
会议承办方领导北京一零一中书记、校长熊永昌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的举办情况,并表示很荣幸作为会议承办方,围绕“聚力同行 扩优提质——首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参与研讨,学校愿与各位教育同仁一道,思“破题”之策,寻“解题”之法,行“答题”之道。
《教育科学研究》主编张朝晖主持开幕式
“高朋满座,群贤毕至,此乐何极!”开幕式由《教育科学研究》主编张朝晖主持,他对前来参会的教育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同时对从山东、江苏、浙江、广东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主旨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君阳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君阳以“集团化办学中应该处理好几种矛盾关系”为题做主旨报告,就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集团内部资源、机会、权力的配置、统一性要求与差异性要求之间的关系、集团文化与成员校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展开交流。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爽发言
到底什么是集团化办学?区分集团化办学与其他扩优路径的主要指标是什么?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爽带来了“动态把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阶段与特征”的主旨报告。她指出,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集团化办学从“新鲜事物”到“主要路径”转换的过程中,一些实践中的困惑需要我们系统思考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边界。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吴颖惠发言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书记、院长吴颖惠,围绕“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审思”与参会嘉宾展开交流。她从集团化办学的多元生态、集团化办学的效益追求展开,并为参会者带来了集团化办学的治理变革的海淀案例。她还从集团化办学文化重建的角度,梳理出集团化办学的“四部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
副所长、副研究员吴建涛发言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吴建涛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审视与进阶”为题,指出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尤其应注意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取向、对区域教育生态的影响、集团学校内部治理与融合这几大问题。
主题演讲
主旨报告之后,大会还邀约了两位专家分别从区域教育行政管理及学校的角度分享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树华发言
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树华分享了高质量导向下区域集团化办学路径探索。他介绍,截至2023年11月,城市副中心已有12所跨区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区内教育集团12个、一体化办学学校6所,全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2%。他还以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践为例,介绍了集团化办学的实践探索、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路径。
北京一零一中书记、校长熊永昌发言
北京一零一中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熊永昌带来了高质量教育集团办学的实践,北京一零一中在集团化过程中坚持协同、赋能、共生的理念,以“六维共进”为基本原则,以“六个一体化”为基本抓手,就集团化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现从管控走向赋能,从分工走向协同,从竞争走向共生的发展之路。
《教育科学研究》副主编鲍丹禾主持主旨报告及主题演讲环节
主旨报告及主题演讲环节由《教育科学研究》副主编鲍丹禾主持,他表示,集团化之路还有很多理念需要厘清,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教育的优质均衡任重道远,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期刊愿与教育同仁一道贡献智慧,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探寻一条可行之路。
主题交流
在下午的会议中,围绕聚力同行、扩优提质这一主题,聚焦北京市各教育集团的实践经验交流,分别开设了集团化办学的学校治理、集团化办学的教师队伍建设、集团化办学的资源建设三个分论坛及圆桌交流,来自北京多个教育集团的管理者碰撞智慧、围绕集团化办学的问题与突破分享创新之举。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集团校长刘雪梅发言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副校长李慧慧发言
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校长邓学军发言
《教育科学研究》编辑何文洁主持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科研主任郭秀平发言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胡爱国发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金平老师主持
北京教科院规划办副书记庞立场发言
北京市汇文中学
校长助理胡迟发言
交流环节
会场掠影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编辑于萍主持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副校长程木昌发言
潞河中学教育集团办公室主任徐甲发言
大兴七中教育集团校长王春彦发言
北京市古城中学副校长周亚宏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林可博士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清臣做活动总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清臣发言
余清臣院长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他从真正了解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关注首都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在满足老百姓家门口上好学的诉求,以及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参会感言
研讨会上教育专家、知名校长的真知灼见既具有理论前瞻性,又紧贴学校治理实践性,为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反思、提升的平台,对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王申 首都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义务教育从“均衡”走向“优质”的可行路径,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回答。此次首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聚焦集团化办学的关键要素、现实问题和实践典范,凝聚权威专家和一线校长,展开充分研讨,为新时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拓展了一条实践进路,对集团化办学深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罗凯 济南市市中区
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理论高屋建瓴、实践体现问题导向,为全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样本,同时也为今后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张廷亮 连云港开放大学
原副校长,教授、博士
尽管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轰轰烈烈,成为诸多地方政府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但鲜有高质量的专门学术论坛关注这一话题。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主办的首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论坛,紧扣这一时代命题,将集团化办学这一致力于让老百姓子女“家门口上好学”的集体行动越辩越明,既给理论研究者以学理启迪,又给实践者以案例借鉴,可谓一场关于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饕餮盛宴。
——韩晓峰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博士研究生
会议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教育强国”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理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缓解择校问题、保障教育公平、助力于构建首都良好教育生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次会议邀约了来自首都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的众多专家学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及中小学教育集团校的校长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政策、困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来源丨教育科学研究
文字丨何文洁
责编丨唐莉莉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
鼓励一下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