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大学生大多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诸多误解:有时我们会认为只要没有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到需要服用药物的程度,就不存在心理障碍,其实这是对心理健康所知甚少的表现。
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原因
01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的转变
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
02
学业的问题
经过高考拼杀的学生带着良好的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觉自己站在“山顶”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云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众星捧月”的地位变了,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系列问题。
03
人际交往的问题
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想着要和别人去交往,在不知该怎样去交往或交往失败后,而导致了性格孤僻或少言寡语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
大学生如何面对心理问题?
01
坦然面对
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尤人。
02
不要急于“诊断”
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03
转移注意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04
调整生活规律
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01
一个人成熟的内核不在于消灭了软弱,而在于承认了它,并拥有了接纳它的力量。真实的脆弱胜过虚伪的强大。
02
【为敏感而苦恼】
03
【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04
【恋爱时,不知道对方爱不爱自己】
05
【因为担心做不好,迟迟不愿行动】
06
【不知道怎么和父母更好地交流】
07
08
09
10
希望每个人都能做那个
甩脱了迎合和讨好
找到了自己的人
来源丨央视新闻、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等
责编丨王晓军 图片丨摄图网
复审丨李培 终审丨张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