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 同心逐梦向未来|东城区新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2022-09-01 21: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穿过彩色气球串成的美丽拱门

踏着校园中轻快的音乐

阔别多日的同学们挥手相见

互道一声“开学好”……

9月1日,东城区十余万名师生迎来新学年。各所学校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开启一堂堂深刻而生动的开学第一课,或是讲述党的革命历史,或是弘扬传统文化知识,又或是开展丰富的劳动实践,将爱党爱国的无限情怀根植于师生心中,将自立自强的成长技能传递到学生手中,以饱满昂扬的精神、强国有我的信念,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学年开学之际,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区长周金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松元,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汤钦飞,区委副书记王清旺,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刘藻,区政府副区长刘俊彩等区领导到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及附属青年湖小学、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光明小学等学校检查开学筹备及疫情防控工作,与师生、家长代表一起参加开学典礼,勉励同学们不负韶华,志存高远;希望老师们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并强调要充分认清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从严从紧做好各项校园防控工作,以落实“双减”、推进“双升”为重点,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传红色基因 做爱党爱国好少年

嘹亮的歌声拉开了东城区西中街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开学典礼的序幕,同学们唱响《红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一首首经典歌曲,用悦耳的歌声“诉说”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的心语。快板社团的同学们也走上台来,一段朗朗上口、节奏轻快的快板表演,带领大家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路走来的百年辉煌。校园“小记者”们也“亮”出了自己的采访成果,他们早早就拍摄好学校党员榜样教师的视频报道,一席席平凡的话语、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同学们要把这种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榜样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来历吗?”走进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烹饪职教班的师生们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五星红旗的诞生故事。少年正是立志时,学校通过红色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受邀而来的武警北京支队战士结合军人生涯的亲身经历,向师生们宣讲“国旗的精神”,香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季雯怡则以“一物一故事”的讲述形式,娓娓道来革命文物背后的厚重历史和动人事迹。随着听障部情景剧《红船情》的表演,师生身临其境般沉浸在情境中,回顾中共一大的峥嵘岁月,从南湖一叶舟到新时代巍巍巨轮,更加深入地领悟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

东城区东华门幼儿园与北京市第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看着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战士们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孩子们的眼中也满是肃然起敬的神情。走进国旗护卫队荣誉室,一座座奖杯彰显着坚韧团结的精神;参观内务室,战士们统一、整洁、干净的内务环境让孩子们惊讶不已。在国旗班战士的细心指导下,同学们挺直身板第一次举起小手学习敬军礼、站军姿,个个都如同挺拔的“小士兵”,不仅切身感受到战士们日复一日训练的辛苦,更懂得用一颗真挚的童心向祖国致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弘传统文化 育明理明德好品格

新学期第一天,北京市第二中学的同学们惊喜发现,一场“中轴线申遗”展览正在校园中举办。今年,北京市中轴线申遗已进入冲刺阶段,学校与北京市文物局携手推出“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古都北京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更加了解到申遗过程中百余工程引领老城复兴的智慧与成果,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学校还将借助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课程相衔接,助力同学们深入挖掘家乡文化的底蕴和价值,增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开学典礼现场,学校为博物馆课程指导专家颁发聘书,北京市第二中学模拟申遗社团也正式成立,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加强学生保护国家丰富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吴旻出席了本次活动。

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传统“入学礼”,在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已有近10年的时间。“正衣冠”,同学们整理好衣服,衣冠整齐、挺胸而立;“拜师礼”,学生面朝孔子像深深鞠躬,再向老师行拜师礼,表达尊敬师长之情,老师们也一一还礼;“点朱砂”,老师用饱蘸朱砂的毛笔在孩子们的眉心轻轻点染一粒小红点,象征着开启智慧、启迪思想。此外,同学们也两两相对,互拜鞠躬,意味着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同窗友爱、共同进步。学校希望借助中华传统礼仪,增强孩子成为小学生的光荣与自豪感,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今年,同学们还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成长笺》,包含文明礼仪、体育锻炼、劳动本领、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内容,都是由学生为自己定下的成长目标。

来到新的学期,东城区春江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认真地学写人生中的第一个字——“人”。一撇一捺,“人”字笔画虽然很简单,却象征着为人要心胸坦荡、顶天立地的重要意义,幼儿园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明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道理。写完字,孩子们又拿起了小鼓槌,在“一鸣惊人,击鼓增志”仪式环节,铆足劲儿击鼓三声,在“咚咚咚”的鼓点里表明远大志向,为自己的人生鼓劲加油。

培劳动精神 树自强自立好风尚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学期伊始,劳动课就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东城区景泰小学在开学典礼现场举办起一场小访谈,学生、家长和校长共同探讨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的必要性。学校还特别为一年级新生安排了劳动特色实践课,“小豆包”们从清洗小水杯、清洗小袜子、系鞋带、收纳小件衣物、制作茶杯垫等方面入手,掌握独立自主的生活技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还体验了北京绒艺、团扇、泥塑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与工艺制作课程,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品格、陶冶情操。一直以来,劳动教育都是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各年级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通过到教育基地实践学习、线上指导、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会做饭、收纳、家庭清洁等劳动技能。

在新学期到来之际,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向同学们发出了倡议:要不断提升自主能力,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要培养自律自觉的品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随着开学第一课的开启,学生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主讲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北京公交集团第一客运分公司387路乘务员张鹊鸣,这位有着“公交活地图”赞誉的公交人,从精益求精服务乘客的自身经历出发,向学生传递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勤劳奋斗的劳动精神,更加鼓励学生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东城区各所学校也结合学校的自身特色,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开学典礼。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美术社团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用美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根植于学生心灵的故事。学校法制副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检察官张志杰,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厅副厅长李峰为同学们带来了新学年礼物:《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全书》和《守护明天》法制光盘。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连续12年以“阅读”作为开学典礼的主题,今年也是学校海量阅读工程实施的第12个年头,开学典礼上,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周大新向同学们分享了阅读的乐趣与收获以及文学的妙趣与智慧。开学第一天,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同学们就收到了一份由经典书目组成的“开学大礼包”,各年级学生、家长、教师一起进行书目分享、经典吟唱、美文诵读等系列特色活动,共同品味美好生活,打造书香校园。在这个崭新的学年,北京市第五中学即将迎来95岁生日。老校友重返校园,讲述他们在五中学习的“那年今日”,一段段故事温馨而感动,新高一年级的同学则用激扬的话语表达着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决心与“还看今朝”的信心。北京市第十一中学邀请国防军事专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生活,围绕国防安全教育进行微宣讲,鼓励同学们热爱国家、发奋学习,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也通过书信送来寄语,激励同学们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将疫情防控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带领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防疫儿歌互动游戏中,还通过趣味体育运动、观看防疫主题展板等,在边看边玩边做的过程中了解防疫知识,增强防疫意识。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以“启‘zhi’润心”为主题,通过情景剧的形式阐释“知不足而后进取”的道理,也通过精彩的视频展示校园环境崭新的“质变”,鼓励学生做“有志气,有智慧,有制度,能自律”的时代学子,用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素材来源:东城区各学校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解冀苏 晓晓 徐鹏 王欣然


作者:

东教印象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