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内容真实、语言生动的纪实文学,于2020年列入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目录。这是一部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文学作品。今天,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的张江珩老师就和家长们聊一聊如何亲子共读《红星闪耀中国》。
张江珩: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道法教师、大队辅导员;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各级奖项。
引导孩子读懂《红星照耀中国》
作为一部诞生于86年前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 “人”和“事”已然成为了历史。就初中生而言,初读《红星照耀中国》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作品第九篇:“战争与和平”中的“红小鬼”为什么年仅11岁就成为红军参加了长征?这时,如果家长能提前“备课”,予以解读辅导,就能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到当时中国的战时情况和少年儿童的境遇。这样,孩子不仅能理解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会感叹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红小鬼”是多么的可爱、可敬。美好的周末时光,陪伴孩子捧起《红星照耀中国》,这是十分难得的家庭教育“契机”。
引导孩子理解书中的少年先锋队员
初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比起家长的一味说教,他们更乐于模仿同龄人的行为,特别是学习效仿那些他们钦佩认可的同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多个章节中都有对当时少年先锋队员的纪实笔墨。无论是那个将彭德怀拦住,一本正经地要求出示“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还是那个因为“外国同志”斯诺将自己的名字听错,进而担心对红军留下“坏印象”的“红小鬼”向季邦;抑或是偷偷翻过城墙加入红军的年仅12岁的“小上校”等等,这些身影都是斯诺所言的寄托着“希望”的少年先锋队员。
今天的初中生和当年的“红小鬼”“小战士”一样,是光荣的少先队员。今昔对比,应该从这些榜样的身上学习什么?这是值得家长帮助和引导孩子思考的问题。
引导孩子理解此书之于今天的意义
正如书中所写的“红星”已然照耀了全中国。今天,新时代的青少年读《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要感悟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深刻理解,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当我们享受美好生活时,不要忘记无数先烈在战火中的抗争与牺牲。
2014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于家庭教育而言,亲子共读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效果的行动。亲子共读——就让我们从这本历久弥新的《红星照耀中国》开始吧!
素材提供: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安交学区基地校-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
素材整理:东城区教委德育科、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编辑:东城区教育融媒体中心 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