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儿童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应急总医院儿科专家为广大儿童和家长们普及实用的健康知识,以此为儿童节献礼。
儿童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想不到危险的事比如:外伤、烧烫伤、溺水、误服及异物等,这些意外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如何处理儿童意外伤害,是每位家长应该掌握的应急武器,可以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成长的每个阶段。为此,应急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刘丽利向家长们科普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1、头部摔伤
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可以表述自己的感受,头部受伤轻微,走路正常,意识清醒,仅为头皮局部肿胀鼓包,提示头皮下出血可以先在受伤部位用毛巾包裹的冰袋冷敷20分钟,观察24小时内的精神反应,发现异常情况随时就医。如果头皮有明显的破口,有外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压住出血口,破口较小,一般出血可自行停止,止血后需局部用医用酒精或者碘伏消毒,出血较多则需要去医院就诊。摔伤部位头骨有明显凹陷,属于颅骨骨折的一种表现,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如果孩子年龄较小,摔伤后失去意识,2-3分钟后没有清醒或者清醒后又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嗜睡、精神萎靡、持续呕吐或者烦躁哭闹不止、四肢无力、口齿不清、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小婴儿囟门突出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来判断有无头颅内出血情况。
重要提示:如果怀疑孩子颈部或脊椎受伤,不要自行移动孩子,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烧烫伤
轻度,无水疱:迅速将孩子抱离热源,脱去被热水浸湿的衣物,烫伤部位立即用凉水冲洗,迅速降温,减轻皮肤损伤,缓解疼痛;若一处烫伤范围大于5cm,或者全身烫伤面积大、面部、头皮、生殖器等部位烫伤需及时就医。
中重度,有水疱:烧伤面积过大,有水疱甚至局部皮肤发黑,用食物保鲜膜或干净的单子包裹创面,保持创面清洁,及时就医。或者孩子出现口渴、躁动不安,少尿或无尿,面色苍白,四肢冷等休克表现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及时就医。
重要提示:若衣物紧贴在身体不宜脱时,最好用剪刀剪开衣服,而不要勉强硬脱衣服造成皮肤脱落而加重损伤。不要听信偏方给烫伤部分涂抹酱油,草木灰等不洁物,一定要在专业烧伤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3、宠物咬伤
宝宝被狗、猫、兔子等家养宠物咬伤、抓伤,要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彻底冲洗伤口,酒精或者爱尔碘消毒,若伤口较深较大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消毒处理伤口,所有宠物咬伤或抓伤都需要第一时间就医,由医生决定孩子是否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
重要提示:孩子和小动物玩耍时,需要留意动物的情绪和反应,不要击打小动物,避免小动物咬伤孩子。
4、电击伤
全身触电,意识丧失的紧急处理:
发现孩子触电时,应采取最快方式切断电源或拔掉插头,使其脱离电源。如暂时无法关闭电源,可用干燥木棍、竹棍拨开电线,再移开孩子,家长不能直接推拉触电宝宝。
电源切断后,观察孩子的呼吸和反应,如果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停止,要立刻心肺复苏,在抢救同时,呼叫120并送往医院急救。在救护车未来之前持续心肺复苏,不要轻易搬动孩子。
重要提示:家长平时应注意教育孩子远离电源,经常检查电线、电器,杜绝漏电,一旦出现触电,一定要先采取措施让孩子脱离电源,再施救。只要是电击伤,无论轻重都需要立即就医,因为可能会造成内脏损伤,需要专业的医学检查。
5、误服
误服药物:根据误服药物的种类及剂量进行紧急处理,误服有毒性或副作用大的药物,且剂量较大,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切忌延误时间。
误服洗涤剂、洁厕灵等化学制剂,因为具有腐蚀性,可引起胃穿孔,不宜采用催吐法,以免使孩子的食管和咽喉再次受到损害,可先服用适量牛奶,豆浆,蛋清来保护胃黏膜,并及时就医。
重要提示:平日注意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要告知孩子药品、洗涤用品的用途,不能随意口服,并且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能用矿泉水瓶或饮料瓶分装洗涤制剂。就医时要带上误食药品或毒物的包装和残留物。
6、气道异物
孩子出现以下情况立即拨打120:
异物堵塞气道,不能呼吸、脸色发青
喘息或大口喘气
不能哭泣、说话或发出声音、抓自己的喉咙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针对尚有意识但无呼吸的宝宝:
1、1岁以下婴儿
将宝宝面部朝下放在前臂上,躯干高于头部,用大腿撑住,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对两个肩胛骨之间的背部重击5次。
将宝宝翻身脸部朝上,前臂继续支撑宝宝的头部和颈部,若异物未排出,可将宝宝放在坚硬的平面(或前臂)上,将两根或三根手指按在宝宝的胸骨中心,快速按压5次。
重复进行拍背和胸部按压,直到排出异物。
2、1岁以上幼儿
站在孩子身后,用双臂抱住孩子腰部,将一只拳头放在孩子肚脐正上方,另一只手握住这只拳头,快速向内和向上推挤。重复进行此过程,直到异物排出。
如果孩子失去意识,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重要提示:孩子4岁前不给孩子吃花生等硬需要咀嚼的干果,除非提前加工磨碎,4岁前不给孩子吃棉花糖或果冻等有弹性的食物,孩子进食时注意照看,不要奔跑及大声说笑。
7、食入异物
食入异物较小,质地较软,表面圆润,如小纽扣、1毛钱硬币等可多食纤维素高的水果蔬菜,如芹菜、韭菜等促进异物排出,注意观察大便中是否有异物排出。如果异物直径≥ 2.5cm或长度≥6cm的物体需及时就医。
食入异物尖锐,具有腐蚀性或磁性,如别针、枣核、微型纽扣电池、磁力珠等,需及时就医通过胃镜尽快取出,避免胃肠穿孔发生。
重要提示:微型纽扣电池是腐蚀性很强的异物,用过的电池及时丢弃,不给宝宝玩纽扣电池驱动的玩具,宝宝玩耍要在家长的视野内监护。
8、溺水
(1)无反应、无呼吸
清理口腔,仰卧位、头稍后仰、抬下颌打开气道,捏住鼻子,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新生儿或小婴儿可以口含口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观察胸廓起伏,保证有效性人工通气2-5次。
人工呼吸后检查脉搏,若未触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在抢救同时,立即呼叫120送往医院急救。在救护车未来之前持续心肺复苏。
若在复苏过程中孩子出现呕吐,要将头侧位,清除口腔内呕吐物,防止误吸。
(2)无反应,有呼吸,但表现为喘息样呼吸
只需要人工呼吸,改善通气,纠正缺氧,避免继发心脏骤停,同时呼叫120急救送往医院救治。
(3)有反应,有呼吸
送附近医院,评估有无吸入肺炎
重要提示:溺水后最重要的是立即建立有效的呼吸,改善缺氧,若采取倒立或挤压腹部的方法试图清除胃里和气道内的水,或不采取任何措施送往医院,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
意外伤害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身体的伤害,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家长掌握必要的防意外知识就会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健康快乐度过每一天。
来源:儿科
作者:刘丽利
审核:邵俊彦
监制:彭雪征
编辑: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