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一句话,叫做“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说的是身体胖瘦,能反映出哪些疾病问题。除了字面之意,第二层意思则是因多痰,则人常易发胖,而多火,消耗体内津液,长期下来则身体消瘦。
先说“胖人多痰”
这里说的胖一般指脂肪过多堆积,与长期锻炼所形成的肌肉含量高的身材壮实属实不同。这类人群分为两种,一种是实胖,一种是虚胖。
何为实胖?
应急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孙叙敏说,实胖的人表现为进食多、身体壮实,精力旺盛,爱上火,喜饮凉水,手脚、身上特别热,很多人容易便秘,口苦口臭,舌头红,舌苔黄,舌头也比较胖大。
中医认为此类人群属于行气有余,气血旺盛,这种情况就多见于体内有湿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清利湿热。宜多进食西瓜、冬瓜、苹果、绿豆、红豆、薏米、莲藕等滋阴清热利湿之品。平日可选用白茅根或茵陈煮水,做代茶饮。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及热性食品(如辣椒、大料、牛羊肉等),严禁酗酒、吸烟。
何为虚胖?
这类人群虽然体型胖,但食欲一般,或食欲减退,吃一点就胖,平时不爱动,稍微一动就气喘吁吁的,皮肤颜色较白,肌肉松垮。
对于虚胖,最大的问题就是脾胃虚弱。脾虚则无法运化身体中的痰湿,吃进来的水谷精微,没法吸收并运化到全身。全部停聚下来形成了痰湿膏脂。脾胃虚弱同时还会出现口黏、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以及腹部胀满、头晕乏力、困倦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健脾祛湿化痰。饮食上不要吃太过于寒凉、太甜和太咸的食物,也不要吃肥甘厚味,吃刺激性的食物,大量饮酒,都容易损伤脾胃,再生痰浊。可以用具有健脾化痰功效的中草药熬水喝,比如党参、茯苓、陈皮、炒扁豆、炒薏米、莲子肉、山药等,煮水代茶饮。
再说瘦人多虚火
第一种情况就是阴虚火旺,这类人群身体比较瘦,但是很容易燥热、心烦,手心脚心发热,口干,颧骨红;一伸舌头,舌体较瘦,舌质红,苔少,这种就是偏阴虚火旺了,像这样的人,阴液减少,虚火就会比较旺,容易蒸化身体中的痰湿膏脂,需要滋阴清热。可配合滋阴降火的食物,比如绿豆、梨、银耳、百合、枸杞等,也可以吃滋阴降火的药物,食物只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第二种情况就是,这类人群虽然瘦,但是特别能吃,怎么吃都吃不胖。多是因为中焦有火。胃中有火、消谷善饥的话,导致体型瘦削,并且这种情况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瘦,但是又特别能吃,身体还比较壮实,也没有没劲、头晕的感觉,精神状态很好,瘦而能食。可通过改善饮食来调理胃火旺的问题,多吃清热的新鲜蔬菜,比如苦瓜、百合、藕、竹笋等。也可以喝些菊花茶、金银花茶等。
第三种就是瘦而食少,就是身体很瘦,平时吃的也很少。因为脾胃功能太弱,吃多了肚子就胀,便溏腹泻,水谷精微都不被吸收而排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得补脾益气了,有时还要温阳。在饮食上可以多吃补脾健脾的食物,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炒扁豆、莲子、芡实等。也可以选择一些药膳,如芡实茯苓粥、薏仁山药粥等,少食寒凉的蔬菜瓜果及冷饮。
最后一种就是瘦而伴体力下降,贫血,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懒言,失眠健忘,女性月经稀少。
这类人饭虽然是正常吃,但浑身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白、唇色白、指甲发白,蹲久了起来就头晕,多是由于气血虚弱,那我们就需要补气血了。
建议在生活中多吃补气血的食物,如猪血、红枣、羊肉、猪肉、猪肝、乌骨鸡等,同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量,以助于促进身体气血循环,改善气血不足。
应急总医院东院区名医推荐
挂号预约
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预约,关注“应急总医院”公众号—选择“就诊服务”—“东院区预约”—“(东区)中医科”或“中医科2”或“中医科3”或“(东区)针灸科”预约。
到院指引
应急总医院东院区国医中心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霞光里8号(原诚冀承大厦)
地图导航:
搜索“应急总医院东院区”,按照导航前来即可。
公共交通:
(1)公交线路有75、95、300、302、368、604、671等,在三元桥南站下车,步行750米即到。
(2)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C2东南口,步行1100米即到。
来源:国医中心
作者:孙叙敏、李怡文
监制:彭雪征
编辑:莫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