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新华社)
精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书单,一起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一带一路”国家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卷》
杨利慧 主编
ISBN:978-7-5227-0522-4
2022年8月出版
定价:208.00元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球的大范围开展,我们日渐清晰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一带一路”沿线本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主编。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乡村振兴,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卷汇集了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伊朗等十四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于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理论探索、社区的主体性、遗产旅游的乡村影响、非遗名录与列入规则、乡村民间工艺、遗产化反思、口头传统的资源转化的实践与经验等七个专题,系统呈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的经验、举措与学术成果。由多国民俗学家及文化学者共同完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卷》
杨利慧 编
ISBN:978-7-5203-9903-6
2022年4月出版
定价:168.00元
“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中的重要一类。本卷内容是近20年来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论文精粹,包括传统历法(特别是24节气)、珠算、藏医药浴法、传统医药、体育与养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高水平论文。本书将全面梳理并展现20年来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专业眼光筛选、整理后结集成书。按专题进行编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卷》
王尧 编
2022年3月出版
定价:118.00元
内容是近20年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论文,包括仪式、节庆、民间信仰等社会实践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高水平论文。此类非遗项目在我国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和丰富的表达形态,仅节庆一项就包括各地的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京族的哈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地域和民族都有独特的节日形态,融合了多种节令历法知识体系、歌舞戏曲表演、游戏体育运动等,是对地方性知识的综合呈现。至于各地祭祀炎帝、黄帝、妈祖、伏羲女娲、成吉思汗等仪式庆典活动,则是探讨民族、地域、国家等不同层次的文化认同的重要管道。中国民间信仰是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近年来备受海外汉学关注,几成显学,在国内也渐成热潮。全面梳理20年来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经筛选、整理后结集成书,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本书按专题进行编目,预计分为:当代社会的仪式传统、节日文化、信仰与世界观、作为社会实践的民俗等若干专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理论卷》
康丽 编
ISBN:978-7-5203-8771-2
2022年2月出版
定价:188.00元
该卷拟设定国际文书解读、非遗理念建构、保护实践及其反思三大板块,以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与非遗密切相关的20个重要的“横向问题”( transversal issues)为编纂线索,全面梳理1995-2019年间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实践为主题的理论研究成果。
理论编纂线索拟将包括1)社区的中心地位;2)遗公约的话语系统;3)商业利用中的经济导向与社区导向;4) 非文化目的保护和申报;5)长期保护进程与短期效应;6) 性别平等;7) 包括解决冲突与建设和平、气候变暖与生态环境、旅游与促进地方旅游等可持续发展;8)青年与儿童:非遗的代际传承;9)非遗的能力建设;10) 原住民和少数民族;11) 全球性资源与跨界共享( 族群关系、民族国家、移民、流散民、游牧传统等问题与多国联合申报);12) 知识产权;13)与空间、场所和手工艺品有关的非遗;14)传承人与实践者;15) 多元行动方的参与;16)保护措施的“至上而下”;17)“去语境化”或“再语境化”问题;18)“博物馆化”及“剧场化”问题;19)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物使用;20)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口头传统卷》
万建中 主编
ISBN:978-7-5203-8448-3
2021年9月出版
定价:128.00元
本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系列全面梳理20年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经筛选、整理后结集成书。按专题进行编目。口头传统卷分为七个部分,是近20年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论文,包括神话、史诗、歌谣、长诗、民间传说、故事、谜语、谚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高水平论文。神话部分有陈建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光保护与开发神话资源拒绝伪民俗现象》,史诗部分包括王宪昭《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诗的非遗功能》,传说部分包括刘锡诚《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故事部分包括刘守华《去粗取精话非遗——从徐文长故事说起》,歌谣部分包括韦杨波《刘三姐歌谣考辨》,说唱部分包括钱永平《遗产化境域中的昆曲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传统手工艺卷》
彭牧 编
ISBN:978-7-5203-8711-8
2021年9月出版
定价:128.00元
本书是近20年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论文。包括民间纺织、刺绣、雕塑、陶瓷制造、竹、木、金属制造等民间工艺技术以及手工艺传统的师徒传承问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全面梳理20年来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经筛选、整理后结集成书。按专题进行编目。编目包括:变迁中的手工艺:机器、工业化与现代性;传统中的创造:个人与群体;技与艺:道体与器用;手艺传承与地方文化;生产性保护:政府与市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表演艺术卷》
岳永逸 等编
ISBN:978-7-5203-8107-9
2021年6月出版
定价:178.00元
书稿内容为近二十年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表演艺术类(包括曲艺、戏曲、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优秀论文。本书是“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萃”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全面梳理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经筛选、整理后,按专题进行编目集结成书,分成六编,第一编“非遗表演艺术及其传承人”,第二编“说唱艺术”,第三编“传统戏剧”,第四编“传统音乐”,第五编“传统舞蹈”,第六编“史论”。表演艺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大量的田野材料及理论分析都将丰富该领域的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
李小苹 著
ISBN:978-7-5227-0406-7
2022年7月出版
定价:98.00元
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一般性问题作了梳理,用对比的方法对国内外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基于文献和调查资料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不回避法律保护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诸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权利主体、权利性质的确定;其与知识产权客体的法律保护的比较中,指出其客体突破了传统法律关系的客体的形态范围,得出不同的私权主体,具有不同的私权权利的结论;在其公法与私法在保护问题上,提出公法为主、私法为辅的保护模式,这是法律调整的复杂对象以及对象内在结构关系使然,并从公、私法两方面对“非遗”保护可能涉及的部门法立法建构作了尝试性的讨论;对其法律制度建构的基本原则和立法问题论述中,特别是在法律视角下对其保护定义中的分类标准进行探索性讨论,并以特例的形式予以展现等等。最后从法哲学的视角对其法律保护中的不良倾向的矫正、世界意识与新观念的确立作了整体性分析,目的是为其保护行动提供思想上的可能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机制研究》
叶鹏 著
ISBN:978-7-5227-0053-3
2022年6月出版
定价:118.00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机制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TQ082)的最终结题结题成果,该结题成果获评鉴定等级为“良好”。本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种非遗建档式保护机制,即构建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主管、以科技管理部门为主导、以档案管理部门为支撑、以高新企业为主体的非遗建档式保护机制。上述机制是保障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础。第二,一个非遗建档式保护平台,即结合档案学理论,将新兴技术引入非遗建档保护领域,创建非遗建档式保护平台。这种平台是推动我国非遗建档式保护工作开展的载体。第三,一条非遗建档式保护路径,即基于我国非遗建档式保护的前瞻性需求,结合文化社会发展状况,提出具有推广价值的非遗建档式保护机制与路径策略。上述策略是实现我国非遗建档式保护事业进步的途径。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
ISBN:978-7-5203-9890-9
欧阳正宇、陈娟娟 编著
2022年3月出版
定价:109.00元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本书主要通过四个部分来探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第一篇重点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以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理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第二篇以文化变迁、文化空间以及旅游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数字化档案、SECI模型和贝尔品牌形象等模型为参考建立融合发展模型。第三篇主要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的资源赋存、价值与困境进行梳理介绍。第四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四种融合路径,并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阚如良 著
ISBN:978-7-5203-8140-6
2021年9月出版
定价:78.00元
该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MZ052)。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研究入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建立评价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案例研究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分法旅游开发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商品开发模式,指导实践对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对策。研究成果构建了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互动的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非遗旅游开发的理论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研究》
刘壮、王先胜 著
ISBN:978-7-5203-6712-7
2020年12月出版
定价:79.00元
本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兴的领域为对象,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和保护实践,从构建学科体系的视角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初步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概念体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标准体系研究》
戴旸 著
ISBN:978-7-5203-5733-3
2019年11月出版
定价:119.00元
该书遵循“全面调查——系统研究——揭示规律——形成标准框架——主攻标准内容”的研究路线;以构建我国非遗建档标准体系为目的,以合理借鉴和参考档案管理(含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为前提,在全面总结国内外非遗建档、非遗建档标准化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非遗建档标准体系展开了系统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
张兆林 等著
ISBN:978-7-5203-0021-6
2017年3月出版
定价:79.00元
该书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量的社会力量予以系统研究,尤其对于参与其中的高等教育、专家学者、民间资本、新闻媒体、行业组织等进行详尽研究,并对大数据时代、融媒时代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
《新形势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关键性问题研究》
鲁春晓 著
ISBN:978-7-5203-0131-2
2017年3月出版
定价:76.00元
本书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如今全球化、城镇化等新形势下的保护与传承,从理念梳理,到理论争论辨析、实践举措评断和政策建议的提出,进行了诸多分析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赵方 著
ISBN:978-7-5004-8593-3
2010年4月出版
定价:26.00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主体难以确定、性质难以确定和独创性难以确定,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有很大难度。本书立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将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进行归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