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从 “跟随者” 向 “引领者” 的转变
2023-07-08 12:0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D:css-press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赛区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再次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中国高铁何以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完成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逐步形成正向设计能力。从发展成就看,高铁是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即实现复杂产品系统技术赶超的极少数产业之一,高铁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带动效应。

与学术界和决策部门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及其经济社会效益几乎一致的赞誉不同,起初国内很多著名学者对高铁技术赶超是持批评态度,质疑高铁发展模式和发展绩效。不仅如此,基本的经济学信条似乎也很难解释中国高铁的技术成功。直观地分析,中国高铁特殊的制度和产业组织条件都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教义格格不入。首先,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本框架的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理论认为,符合特定条件的完全竞争能够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资源最优配置状态。基于这样的理论认识,主流经济学将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视为现代经济学最基本的命题。首先,中国高铁是中国众多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低的产业之一。中国高铁的整个发展过程都体现了鲜明的政府意志,贯穿着频繁、强烈的行政干预活动。而且,不同于其他多数产业多头管理的组织体制,由于铁路部门的管理体制长期相对封闭、独立,即便在2004年中国高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后,此时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铁路部门的行政管理色彩相对于其他产业也更加浓厚。其次,主流经济学强调,私人产权对于资源有效配置是重要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激励企业家创新的制度基础。然而,在这个维度,中国高铁国有产权主导的事实再次与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教义分道扬镳。中国高铁从工程建设到装备制造,再到运营组织管理的几乎全部主要的企业主体或科研院所都是国有 (国有控股) 企业或事业单位。

所以在高铁技术经济效应的规律性尚未清晰呈现时,我们应避免想类似高铁是否取得了“市场成功”这样的问题,而应该将焦点锁定在高铁赶超的“技术成功”方面。但面对类似高铁技术赶超的原因只是“政府强制+国企海量投资”这样的观点,但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事实一定比这样的解释更为“丰富”和“新奇”。正如张五常先生在其《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中所言, “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 。中国高铁能够在短短12年时间里完成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一定也是因为 “做了非常对的事” 。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 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一书是基于系统的实地调研和严谨的理论演绎,在制度和行为层面诠释中国高铁领域发生的那些 “非常对的事”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中国高铁从 “跟随者” 向 “引领者” 的转变

点击上方书影可直接购书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 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

Technological Catch-up in the Chinese

High-Speed Rail Industry: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and Capability Building

吕铁 著

2023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7-1591-9

 

 

内容简介

中国高铁仅用1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正向设计能力、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赶超过程,跻身全球少数具备先进工程设计建造、装备开发制造和运营组织管理技术的高铁强国之列。本书力图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规范的实证分析,揭示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提炼中国高铁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这些成功因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的边界条件,以期为中国更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照。透过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全景式、多层面研究,本书聚焦并回答了“为什么自主创新行为会发生?”“自主创新战略导致技术赶超效果的条件是什么?”“技术赶超和能力演化的路径为何?”“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性特征是什么?”“曾经导致高铁技术成功的条件未来是否仍然是促进中国高铁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等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吕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产业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研究。学术著作《技术经济范式协同转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研究成果获得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和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高铁: “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

第二节 方法: 回归产业政策研究的调研传统

第三节 理论: 技术赶超的激励结构、 能力基础和 行为特征

 

第二章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历程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历程

第三节 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分析框架

第四节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启示与延伸讨论

 

第三章 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有效边界

第一节 研究问题提出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调研方法

第三节 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 研究发现与 “高铁模式” 的有效边界

 

第四章 产业创新体系演进与中国高铁技术赶超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第三节 数据收集方法

第四节 中国高铁产业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五节 中国高铁产业创新体系的动态演进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政企系统集成能力共演化与中国高铁技术赶超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评述与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过程中的正向设计能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四节 中国高铁装备产业的正向设计能力发展

第五节 中国高铁装备产业正向设计能力发展的促进因素及其作用

第六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七章 面向未来的中国高铁创新体系与政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从并跑到领先”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第三节 构建创新导向的制度激励结构

第四节 避免企业过度多元化陷阱

第五节 重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

第六节 强化高校基础研究功能

 

附 录

附录 1 中国准高速和高速列车研制的主要阶段

附录 2 中国准高速和高速列车主要型号

附录 3 中国三大高速动车组整车企业研制的主要动车组型号

附录 4 系统集成能力的多种定义与维度划分

附录 5 访谈数据、 实地调查与二手数据来源编号

 

参考文献

后 记

 

欢迎关注我社‘“视频号

大家识别下方二维码并关注

 

 

 

欢迎关注我社“社科云读”微信公众号

 

 

中国高铁从 “跟随者” 向 “引领者” 的转变

 

中国高铁从 “跟随者” 向 “引领者” 的转变

 

中国高铁从 “跟随者” 向 “引领者” 的转变 中国高铁从 “跟随者” 向 “引领者” 的转变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