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反映中国历史学研究前沿,构建权威、科学、公正的历史学评价体系,引领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自2020年开始推出年度报告《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旨在梳理研究进展、盘点研究热点、评选优秀论著。通过专家推荐、大数据采集、课题组筛选、问卷调查、专家审定等程序,评选出2022年度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五部优秀著作和十篇优秀论文。我社出版的《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优秀著作。
《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
近年来,国际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化问题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一个特点是把中国的近代化问题放到全球史的框架中进行研究。16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全球经济近代化历史的一部分。白银在明代形成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中国市场经济萌发的产物,大量外银通过国际贸易流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转型,同时也是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源。该书对这个重要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该书运用翔实的中外史料,对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进行系统、细致的实证分析,深刻揭示了其一系列内在关系与世界市场演进的因果联系,刻画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历史轨迹和主要特征。该书提出的中国早期近代化起源与两阶段论的结论,丰富了中国近代化理论,充实了近代化研究的分析方法,为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作者以其20多年关于明代中国白银问题和货币经济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明代中国与世界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白银货币化产生和演变的原因及其全过程,关注白银货币在整个社会、国家财政,乃至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中的影响与作用,形成明代中国货币—市场经济的开拓性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发掘第一手文献资料,努力解读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进程,从明代中国的实例中寻求、论证了货币—市场经济之影响至为重大。这一结论跳出套用西方大航海理论的窠臼,指出了一个基本史实——从市场兴起的白银,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的起源,中国的国家与社会近代转型同世界的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以此相连接。这是明代中外关系史乃至明史研究的重要推进,彰显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史研究的重大意义。
作者在整理与研究《万历会计录》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转型的观点,坐实明代中国国家与社会早期近代化转型的论点。作者还把王阳明心学的诞生与明代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结合起来探讨,重新审视明代内生源发型动力,并进一步对明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开展研究,从而从社会与文化方面凸显中国对于全球化的重要贡献。
总之,该书坚持从中国史出发看全球史,又从全球史视野回看中国的双重视角,具有方法和理论的创新性,提出了独到见解,是我国史学界近年来的一本重要成果。
《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研究: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
万明 著
ISBN:978-7-5227-0643-6
2022年9月
定价:298.00元(全两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于明代中国白银货币化所做的体系化研究,提出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历史进程新论。首先从货币的独特视角入手,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 发现没有 “银法”的明代中国,白银崛起于市场,是市场经济的萌发,成为中国500年白银时代的开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起源,标志明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早期近代化转型;从全球史宏大视野着眼,论证白银需求驱动中国走向世界,并引领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开启。在中外互动中解读明代中国与世界早期近代化进程的连带关系,探讨纵向的中国变革如何与横向的世界变革发生互动,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作者简介
万明,北京大学分校历史学学士(1978级),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1985级)。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长期从事明史、中外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太祖本传》《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明与清前期海外政策比较研究》《中葡早期关系史》《明本〈瀛涯胜览〉校注》《明代中外关系史论稿》《明史丛稿》及《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主编,第一作者)、《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与徐英凯合著,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