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文明”(Lost Civilizations)丛书,既在知识上填补了现有世界史的空白,又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从2019年起,鼓楼新悦已陆续引进11种,目前出版9种,分别涉及古埃及、古希腊、哥特、波斯、古印度、欧洲蛮族、古阿兹特克等。
“失落文明”系列丛书意图探索伟大的古文明的兴衰和古代世界人们的生活。丛书的每本书不仅涉及所述文明的历史、艺术、文化和延续至今的影响,还试图解释它们与当代生活的联系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古阿兹特克文明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形成于14世纪初,1521年为西班牙人所毁灭。
阿兹特克是古代墨西哥文化舞台上最后一个角色,他们创造了辉煌的阿兹特克文明,开创了阿兹特克族最兴盛的时期。阿兹特克文明在教育、宗教、科学研究、天文学、历法、文字、艺术各方面都有着惊人的发展。他们设有各级学校,从孩提时就开始接受历史、法律、宗教、体育、军事和音乐等教育,还要接受家庭和社会中的道德规训。
阿兹特克人的科学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凭借肉眼和简单的观测工具计算出的天文日期仅存在微小误差,并以此制定了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历法。他们还建造了植物园和动物园,对各种生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对它们的特性和用途进行研究、分类,分别应用于医疗、手工业生产、食品制作等方面。
阿兹特克人还有许多有趣和神秘之处,通过考古发现逐渐被人们所了解;而人们了解到的阿兹特克文明,距离真正的阿兹特克人有多远?本书将告诉我们答案。抚今追昔,不禁让人想起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没有哪个 “失落的文明” 能够被人们彻底遗忘。
(即将出版)
【美】Megan E. O'Neil
外版书封
本书揭示了五百年来美洲、欧洲及其他地区是如何看待、描绘和利用古玛雅人及其建筑、思想、物质与身份的。
作者运用跨学科的方法,通过专业文献、视觉艺术、建筑、市集和原住民活动等,总结了从前古典时期到西班牙前古玛雅的艺术和历史,以及从16世纪的西班牙入侵者到后来的探险家和考古学家这些外界与古玛雅人接触的历史。本书还探讨了玛雅文字的破译、玛雅博物馆展览和艺术家的回应,以及当代玛雅人与他们祖先的传承。
(即将出版)
在全盛时期,印加人统治着美洲最大的陆地帝国,创造了南美洲文明的顶峰,被称为 "美洲的罗马人"。这些聪明的工程师将安第斯山脉险峻的地貌改造成能够养活数百万人的肥沃土地,同时还建造了马丘比丘等皇家庄园和由绳索吊桥纵横交错的长达4万公里的道路网。
《六千零一夜》从知识考学角度,讲述了作为“知识”的古埃及,过去6000多年间在东西方语境中构建和演化的历程。从月亮神和亡灵书,到弗洛伊德书桌上的小雕像;从尼罗河和图坦卡蒙陵墓,到拉斯维加斯的金字塔形赌场;从神庙估计和英国“冒险家”,到歌手蕾哈娜的伊西斯女神文身;从史料中的克娄巴特拉和恺撒,到油画与好莱坞电影中的埃及艳后……作者剖析了那些关于埃及的异彩纷呈的故事背后,叙述者或主角的不同态度和目的,带领读者认识金字塔以外的古埃及。
知识考古学史当代西方思想的前沿话题之一,本书则是这些最新思想成果的集中呈现和运用。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将重塑脑海的埃及印象,更能学会一种思考问题、理解世界的新方法。
【英】安德鲁·鲁滨逊 著
周佳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021.4
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0369572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入侵印度河谷,当时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印度西北部的这个地区曾是一个堪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媲美的文明中心地带。公元前2600—前1900年,印度河文明繁荣了半个千年,但之后却神秘地衰落、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在近4000年的时间里都不为人所知。直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才发现了它的遗迹。今天,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挖掘之后,有人认为这里是印度文明的开端,它的出现将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史开端整整向前推移了1500年。
【英】布伦达·帕克 杰弗里·帕克 著
刘翔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020.12
定价:75.00元
ISBN 9787520368711
【波】彼得·柏伽基 著
朱鸿飞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021.3
定价:85.00元
ISBN9787520367776
欧洲蛮族在许多方面的成就足以和古地中海文明相媲美,但是,因为没有文字,他们不仅被古地中海文明称为“蛮族”,连欧洲历史中也甚少出现他们的身影。不曾留下只言片语,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该被写进历史,事实上,他们的足迹遍布欧洲,地下则埋葬着他们的住地和坟墓。
冰川中的遗体,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木桩遗址,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考古学家游走于大量的遗址之间,在一片片没有文字的拼图块中寻找蛮族的旧日痕迹,探寻史前欧洲历史的影响如何直达现代世界。
【英】戴维·M.格温 著
曹磊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020.12
定价:82.00元
ISBN 9787520368162
哥特文明是一种“失落的文明”。古代哥特部族由北而南,摧枯拉朽,攻陷罗马帝国首都,拉开了西罗马帝国衰落和崩溃的大幕。统治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历代东、西哥特国王,主宰着中世纪早期的欧洲世界。然而,就在一千多年前,哥特王国灰飞烟灭,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哥特人流落四方。之后的若干世纪中,已经销声匿迹的哥特人既被视为暴力野蛮的破坏者,也被视为追求自由的先锋。
历史耐人寻味地将真实的哥特人和以他们为基点衍生而来、至今仍在持续塑造着世界多样性的哥特文化遗产交织在一起。然而,真实存在的哥特人与大众想象的哥特之间,存在着由时空、人为制造出的鸿沟。本书穿越数千年时光,重审文明与野蛮的关系,追索习以为常的刻板印象,考量公众利益与个人自由间的平衡点,在众多以“哥特”为名的社会文化现象间寻找规律与联系。这些努力具有独特而非凡的意义。
【英】保罗·柯林斯 著
曹磊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022.4
定价:89.00元
ISBN 9787520397957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苏美尔人其实从未被我们简单地“遗忘”过,正如他们从未被简单地“发现”过一样。每次“发现”都只是那些试图“发现”他们的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对苏美尔人的重新建构而已。从古到今,这样的建构重复了很多次。本书作者保罗·柯林斯为我们揭示了在过去150年当中,各国学者如何利用出土自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各类考古和文献资料,构建出了一套以苏美尔人为题的“知识”。
作者以清晰而专业的文字讲述了那片古老土地上曾发生过的战争,和古代苏美尔人创造出的文学、艺术、制度、建筑、文字……让那个蒙尘已久“失落”过的古老文明又重新焕发光彩,变得生动起来。
【英】露西·希普利 著
戚悦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
出版时间:2021.7
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0382991
声名显赫的伊特鲁里亚人曾经在古意大利建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强大文明,然而他们却常常遭到误解,被当作一个陌生而未知的民族,其语言和文化也已基本消失。露西·希普利撰写的全新伊特鲁里亚史为读者呈现了另一番景象:这个民族与希腊保持着贸易往来,促进了罗马文明的发展,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推动者,对现代世界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书描述了伊特鲁里亚文物从诞生到使用、遗失、发现和重塑的过程。从时尚沙龙上埃及木乃伊的裹尸布,到波拿巴家族成员的业余活动,这本书带领我们踏上了一趟精彩的旅程;它借助伊特鲁里亚考古学,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神奇而有趣的地方。作者将历史与最新的考古学证据结合起来,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这个充满谜团的文明,揭示了我们现在知道哪些答案,以及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
本套丛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使用知识考古学的理论,来阐释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文明的模样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换句话说,我们对于不同文明的想象是怎样形成的?
比如,提起埃及,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字塔、艳后,木乃伊,提起哥特,我们想到的是暗黑、古堡、惊悚……实际上,这些符号绝大部分都是由西方现代文明建构起来的。因此,本套丛书便是向读者解释埃及何以成为“埃及”,哥特又何以变成某种流行的风格,“蛮族”这一具有争议的命名又何以是一种他者凝视的产物……
“失落文明”系列丛书的译者之一曹磊老师讲到,故事到底怎么讲?背后其实是史观的分别。所谓的知识考古学的视角,实际上是在改变我们传统线性历史观的思维方式。
知识考古学的理论由福柯提出,用“考古的方法”梳理知识的历史,发掘知识的语境和限度。与旧有的历史叙事不同,它能够帮助我们跳出旧有的叙述传统,打破窠臼,让读者发现自己“对已知的无知”,发现表象背后的“原来如此”,开启新视野。
“失落文明”系列丛书便致力于在更宏观开阔的时空坐标系下,处理那些失落的文明给我们今日的世界带来的遗产和债务。
装帧亮点:精美设计,收藏必备
01
裸脊锁线,易于平摊
02
原版图片,四色印刷
03
舒适行距,护眼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