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水准、思想标杆的通史著作
2024-02-11 17: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水准、思想标杆的通史著作

 

中国之为中国,是延绵五千多年而不绝的悠久历史,是广土众民凝聚不散的天下秩序,是时空经纬交织下,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宏伟进程,是古今新旧相续中,中华文明不断自我涤荡、不断自我超越的革故鼎新。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奠基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广袤沃土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培育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夯实了中华民族守正创新、昂扬向上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赓续不断的治史、修史传统,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薪火相传的文脉支点。自司马迁著《史记》以来,以贯通古今、涵纳天下为旨要的通史撰述传统,即贯穿于两千余年历史演进之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历代史家肩负的治史使命,“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成为历代史家不懈追求的修史精神。“史非一家之书,实千载之书”,正是透过浩如烟海的史学典籍,中华民族的成长历程、发展进程以及思想精华、价值理念得以呈现,得以流传,得以光大,厚植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历史底蕴,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一统、阔步向前的历史自觉。正是在“承敝通变”的特质导引下,众多“通史”经典之作,积淀着中华民族最醇厚的基因谱系,系著于历久弥新的精神塑造,表征于多元一体的基本图景,构成了中华文明生机盎然的内在机制和演进路径。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水准、思想标杆的通史著作

 

五四运动以后,在仁人志士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社会形态研究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结果。这一崭新的学术体系,将中国现代史学与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传统史学彻底区别开来,与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指导的近代史学彻底区别开来。在马克思主义光辉旗帜指引下,涌现出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范文澜和蔡美彪的《中国通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等一批中国通史纂修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史学前辈们沿着历史唯物主义指引的方向,以宏大的学术气派,细致考察人类历史变迁的内在轨迹,准确揭示了中华文明既遵循人类社会与世界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鲜明民族特色的独特发展道路。古老的通史撰述传统重光,在接续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史学工程,如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清史纂修工程等,有力推动了中国史学繁荣发展。在史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下,史学理论、史学方法推陈出新,新材料、新领域不断开拓,新技术、新手段在史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多元,史学成就硕果累累,史学队伍人才辈出。推出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水准、思想标杆的通史著作,可谓恰逢其时。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界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些通史类著述,虽然多有史实硬伤,观点失之偏颇,但在国内外学术界和社会上却有不小影响。编撰《(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国治史、修史的优良传统,在一代代史学家理论建树和丰厚学术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以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展现中国史学新成就,呈现中国史学新思想,传递中国史学新表达,在国际史学思潮的激荡中,清晰、坚定、响亮地发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正声,以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崭新风貌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注入强大能量。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水准、思想标杆的通史著作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在厘清历朝历代主要史实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历史的关键节点,关键之变,突出历史道路、历史主流、历史成就和历史趋势,讲透彻新时代如何从历史中国走来,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意义。全书分三部分:史前部分充分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梳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氏族到部落到部落联盟的发展历程;古代史部分以政治和文化为纲,以中华民族成长与壮大为主干,叙述从夏商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史实;近现代史部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脉,阐述中国自主的近代化之路被西方列强入侵所打断,中国沉沦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为我们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的无数创造,无疑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实践,既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也是对人类文明历史最卓越的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在路上,世界文明进步事业的大道仍充满激流险滩。然而,理想激励着我们,使命召唤着我们,我们要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滋养,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要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我们编撰和出版《(新编)中国通史纲要》的初衷和最大的心愿。

 

(节选自总序,有删减)

 

 

 

国家重大学术文化工程、“十四五”规划项目《(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水准、思想标杆的通史著作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中国历史研究院 主编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726403

定价:168.00元(全二册)

 

 

 

编辑推荐1

在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范文澜和蔡美彪的《中国通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等一批中国通史纂修的标志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展现中国史学新成就,呈现中国史学新思想,传递中国史学新表达,在国际史学思潮的激荡中,清晰、坚定、响亮地发出新时代中国史学的正声。

 

编辑推荐2

本书叙事年代从文明起源一直到新时代。采用章节体,立足新时代历史学研究、考古发现最新成果基础,叙述历朝历代主要史实,抓住各个社会发展阶段显著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不同侧面展现客观真实的中国历史。

 

编辑推荐3

全书分三部分:史前部分充分利用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辅之以出土、传世文献及相关学科的材料,梳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氏族到部落到部落联盟的发展历程;古代史部分以政治和文化为纲,以中华民族成长与壮大为主干,叙述从夏商至清朝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史实;近现代史部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脉,阐述中国自主的近代化之路被西方列强入侵所打断,中国沉沦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重点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编)中国通史》纂修工程重要阶段性成果,在《(新编)中国通史》框架结构基础上,提纲挈领理清中国历史进程和社会形态演变的主线,简明扼要讲明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文明特质。

本书叙事年代从文明起源一直到新时代。采用章节体,叙述历朝历代主要史实,抓住各个社会发展阶段显著特点,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不同侧面展现客观真实的中国历史,阐明中华民族精神价值和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为主线,围绕中国历史的关键之变、关键节点,突出历史主流、历史成就和历史趋势,讲清新时代是如何从历史中国走来的,新时代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历史意义,充分彰显我们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一部反映新时代中国史学学术水准、思想标杆的通史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月3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组建的第一个国家级历史学综合研究机构。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表示祝贺。

中国历史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历史综合研究中心、中国历史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历史研究机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史学智慧和力量。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