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杂志社广西工作部进校园向学生宣讲新时代雷锋精神
2024-05-25 21: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雷锋离我们普通人有多远?普通人能不能学雷锋?普通人怎么样学雷锋?”

5月24日下午,一场以“站在红瑶女童身后的活雷锋”为主题的新时代雷锋精神宣讲活动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鸣校区开展。雷锋杂志社广西工作部主任文雁向该校的后备兵员定向生深情讲述了红瑶女童背后成长的故事,详细阐释了“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现实基础、价值作用和实践路径。

宣讲过程中,文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们介绍了红瑶女童班成立的背景,并从社会各界人士、武警部队官兵、媒体记者三方面阐述了红瑶女童在他们的帮助下摆脱陋习、脱离贫困、茁壮成长的事迹。

在过去,广西柳州市融水县白云乡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深山里有一个瑶族分支“红瑶”,以前的红瑶族有一句俗语:“狗不耕田,女不读书。”女孩子从小就要下地干农活,15、16岁便出嫁了。1988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白云乡开班首个“红瑶女童”班。1989年,在全国妇联领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旨在帮助贫困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继续学业的“春蕾计划”公益项目。1992年9月开始,“红瑶女童班”(后改为“武警红瑶女童班”)正式纳入“春蕾计划”首批救助试点,从此改变了红瑶族妇女的命运。

随后,在武警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下,广西融水县白云乡“武警红瑶女童班”越办越好,彻底改变了当地红瑶族“女不读书”的陋习。36年来,“武警红瑶女童班”已经毕业13届,毕业学生621名,其中有96人迈进大学校门,红瑶妇女中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女军人、女干部、女教师、女医生、女致富能人。他们刻苦学习,成才后带着感恩的心返乡建设、回报社会。

“雷锋离开的日子里,雷锋的身影从未远去。红瑶女童蜕变和成长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文雁动情地说道:“雷锋精神就在身边,人人是雷锋,处处学雷锋,帮助他人,丰富自己。同时,要用雷锋精神激励我们学会感恩,健康成长,回报社会,书写新一代青年的壮丽人生!”

学生们在认真聆听文雁的宣讲内容后,点燃了他们学习雷锋的热情,纷纷表示要将雷锋精神厚植于心中,刻苦学习,回报社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在听了文雁老师的讲课后,作为同样是来自融水县的学生,我深有感触。我深知自己要努力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来自融水县的后备兵员定向生韦恒激动地说。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农贵说:“通过一场红色宣讲活动,希望能让学生积累宝贵的精神品质,并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未来,学校将开展更多红色教育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的精神血脉,让学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供稿:梁文召 李嘉俐

摄影: 李嘉俐


作者:

雷锋家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