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低空经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词。今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
自2015年起,张家口市已瞄准这一战略新兴产业,陆续建设了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了桥东区飞行特色小镇、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张北中都机场、赤城后城机场和镇宁堡机场,吸引了怀来卓翼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河北福莱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无人机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场景丰富的产业基础。
应用场景 创新发展空间
“10点16分,检查好,可以起飞!”“真高300米以下,半径2公里!”“08:00-11:00,220°风,2-4米/秒,能见度大于10!”……5月21日,张家口低空飞行服务站主任胡登贵通过监视系统下达指令,正在待命的载重多旋翼式无人机,腾空起飞,眨眼间已升到高空,灵活地完成各项测试项目。
“通过低空飞行监视系统的屏幕,我能看到飞行器飞行高度、速度、航向及经纬度等参数,以及实时天气情况等,为无人机测试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胡登贵说。
目前,张家口市建有全省首家低空飞行服务站,为区域通航企业航拍航测、低空旅游和短途运输作业提供低空飞行服务;投运张北中都机场,可为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试飞测试基础,以及为低空飞行爱好者提供场所;建成赤城后城机场,为公安、科研院所提供无人机测试;建设张北草原天路警务航空驿站,为治安提供航空服务等。
如今,张家口市已形成短途运输、应急救援、空中游览、研学培训、航空运动、试飞维修等六大类低空应用场景,带来“低空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
宇翔盛泰通用航空公司负责人张睿表示,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加,“低空经济”带来的想象空间也越来越大。在高楼打开窗户收快递、早高峰打“飞的”通勤、乘坐小型飞机旅游……“低空经济”的发展红利,有望在不远的未来惠及每个人。
抓紧机遇 做强做全产业链
在夏日的阳光照射下,张家口市应急救援基地的停机坪上,一架橙色、印有“中国应急”字样的直-8大型直升机显得格外耀眼。阔大的身姿、修长的螺旋桨、精巧的尾翼,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
眼前的这架直升机来自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大庆航空救援支队,自2020年11月,救援支队千里驰援来到张家口市,依托张家口低空飞行服务站,协助当地开展冬奥应急保障、森林灭火、抗震救灾等航空救援。
张家口市还建立了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依托该中心为应急救援提供服务,与周边9市签订了应急救援联防协议,全市应急、公安、通航企业作业的93架有人机、无人机全部纳入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应急救援只是张家口市“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中的一环。
如今,张家口市还汇聚怀来卓翼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河北福莱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无人机制造企业;建成的镇宁堡机场给游客提供娱乐飞行体验;建设蔚县云湖飞行运动营地,为相关企业提供全天候的飞行测试服务……一个集装备制造、场景应用、观光旅游、运用培训为一体的通航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2024年,张家口市编制了《张家口低空经济行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为全市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未来,张家口市将抢抓“低空经济”新兴产业赛道,依托国家应急部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张家口低空飞行服务站、张北中都机场、冰雪运动等特色平台优势,大力发展应急救援、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试点升级推广、低空运输、中都国际飞来者大会、军地协同、冰雪赛事服务等应用场景,加速推进“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布局,让“低空经济”成为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河山新闻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田宇翔 任志钰)
编辑:张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