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种水稻分几步
2023-07-24 14:5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你知道盐碱地上的水稻,有啥特点吗?

想要找到好吃的大米,“曹妃甸大米”是个不错的选择。

增产有妙招,得到河北唐山原产地来。

现在是上午10点,户外温度有33℃。“今年的天气特殊,高温多,极端天气比较多,用新的科技方法,丰收肯定是有保障。”唐山市市曹妃甸区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韩建明,说基本上亩产都在1500斤。

怎样才能实现粮食丰收?那得先给盐碱地“冲澡”,而且要“引淡淋盐脱碱”那种。

“引淡”是指,引滦河的淡水灌溉;“淋盐脱碱”是说,给土壤安排上“泡澡”后,再晒晒太阳,一来二去,表层的盐碱就溶解、排出去了!

当然,还少不了科技力量!有机质、生物菌前来报到,主打的就是一个——科技在手。

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光“改地”还不够,还要研究“改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孟令启正在做的实验就是,鉴定不同水稻品种苗期耐盐能力。

怎么更直观地看出来?一是,通过它的发芽率;另外呢,就是根据它的生长量。

你看这个品种,它的苗高5公分,说明盐分对它的抑制挺明显;这个正常苗15公分,说明耐盐能力比较强。在盐碱地上种这样的品种,产量就会更高。实验室的研究员们筛选的是耐盐、高产、优质的品种。

河北新闻联播里报道了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做好这篇大文章,唐山一直把盐碱地作为重要的耕地进行创新探索,多方发力,盐碱地正变身“大粮仓”。

好水好地出好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曹妃甸大米”,成了稻农挂在嘴边儿的“骄傲”。

水稻种植户郑建国笑着说:“ 能给我们带来高收入,就是好!”旁边的李乃强也竖起了大拇指点赞:“现在盐碱地属于‘宝地’,我们的优质大米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

文案:冯立华

出镜:冯立华

摄像:邢 丁

剪辑:冯立华

海报:冯立华


作者:

长城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