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甫过,而京城天气正好。
在《红楼梦》的世界里,夏天是一个特别的季节,是梦的开端。《红楼梦》第一回记写道:“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蒙眬睡去……”甄士隐梦见一僧一道,正谋划着要携带补天石到红尘去经历一番梦幻,于是便有了后面百余章回的红楼故事。
事实上,文本中发生在夏天的名场面有许多,诸如,俏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以及关乎全书主旨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等——梦中人著银红纱衫、居芭蕉庭院、吃湃西瓜、卧芙蓉簟……遍及衣、食、住、行,事无巨细,绵绵密密,最终成就一场极尽红楼理想的青春飨宴。
适逢开馆以来的第三个夏天,曹雪芹故居纪念馆联合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简称KCG)等文化机构,即将开启“槐序之梦——红楼消夏文化周”,邀请当代学者、工匠、设计师、艺术家等来自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与观众一起重新阅读经典,探讨传统文化之美。
红学讲堂
清人曹雪芹所著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最早刊印于1791年,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名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小说文本反映的生活规模宏大、描写入微,涵括人情世态、典章故实、服饰器用、曲赋诗词、琴棋书画等等,无不熔铸汇通,又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和集大成者。
今夏伊始,我们将循次邀请当代红学名家,从其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带领读者一起,重新阅读这部巅峰巨著。此番,红学讲堂第一讲就曹雪芹与故居本身,第二讲就红楼文本之夏日桥段,先后展开。内容将在线上同步直播,敬请关注预约信息。
第一讲
主题:这里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复建的依据与意义
时间:2024年5月22日 16:30-18:00
主讲嘉宾
张庆善
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内容简介
许多地方都有曹雪芹纪念馆,但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曹雪芹故居纪念馆与它们不同,因为这里是北京唯一有可靠文献记载证明的曹雪芹故居,是曹雪芹一家从南京回到北京后第一个住处,这里居住时间比较长。而且有充分的文献史料证明,这里是《红楼梦》诞生的地方。
2022年7月30日,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对公众正式开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很多《红楼梦》研究者和爱好者非常高兴,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当然也注意到有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且一一论述。
第二讲
主题:韶华盛极 香梦沉酣——作为《红楼梦》盛衰分水岭的怡红夜宴
时间:2024年5月26日 19:00-20:30
主讲嘉宾
董梅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及语言与文明系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斯塾创办人
内容简介
大观园三年岁月,怡红夜宴的时间节点,恰在第二年春夏之交,宝玉十四岁生辰。这是全书预言体系的大关节,又是故事盛衰之势的分水岭。
作者以花签设喻给出系统性预言:
“韶华盛极”将尽,“香梦沉酣”欲醒。
芒种时节,群芳送春,作者让大观园的女儿们于盛极之夕尽天性之欢。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两场直播
研学* 沙龙* 工作坊
细读《红楼梦》,令人十分念想的莫过于四时甘浓、各有滋味,一茶一饭皆不可辜负,五感之内都被照顾——务求因时、因地,极尽风雅意趣。纪念馆一进院同期特展《曹氏的四时食单·夏》便从此处来,旨在从工艺与文化的视角,重述一场发生在夏日怡红的青春欢宴。
在今天,我们可以从许多视角阅读经典。譬如依循四时变换——读书、听雨、品茗、莳花、焚香、候月……了解古人的四时风雅,探寻书中那些琳琅满目的词汇——都是些“什么爱物儿?”
文化周期间,除原有的故居研学之旅外,特别邀请非遗传承人与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展生活美学沙龙与传统工艺工作坊,参与者可以近距离品鉴、研习,亲手试制。
主题体验
团花朵朵
彩扇流金
红楼消夏,不可无扇。
扇子在夏日红楼中的色彩与姿态,是鲜妍且丰富的:有宝钗扑蝶的袖中扇,有端午节前元春颁赐的上等宫扇……古人“初夏用折扇,中夏用团扇,盛暑用羽扇”,是地道的夏日好物。
文化周期间,同期展览将特别展出非遗制扇佳作,邀请观众一同观赏。敬请期待。
此外,我们从展品陈列中,选取传统工艺中“团花”和“描金”两种典型元素,以扇面为媒介,邀请观众参与、体验,亲自手制,清凉一夏!
四月槐序
红楼消夏
从今日视角回看传统
与名家一同重温经典
邀您京城入梦,敬候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