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前方没路,那我们就蹚出一条路。”
2023-08-08 17: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门头沟地区自7月29日起开始连续强降雨,山洪侵袭,多处道路塌方,河水漫路,道路损毁中断……汛涝洪灾猛如虎,灾后的108、109国道伤痕遍布,满目疮痍。四处散落的石块、破损的山体、残缺的路面,不仅让人触目惊心,也给人车通行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要活命,先通路。”路抢通了以后,应急救援力量方可陆续进入失联村庄,为受困村民通水、通电、通网。

抢通公路,保通公路,迫在眉睫。

在门头沟公路分局,在养护管理科负责人刘洋的带领下,门头沟公路分局与时间赛跑,8月3日抢通109国道生命通道,8月4日抢通108国道生命通道,对于门头沟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明明都了然于心,却又时时放心不下

自7月29日汛期备勤以来,刘洋就已经是不眠不休的状态了。

人、物、机械,他明明都了然于心,却又时时放心不下。

刘洋前往斋堂、清水、雁翅等养护路段,确保抢险队伍备勤力量充足、机械设备正常运转、防汛物资补库充足。

各个泵站、地灾点位也调配了值守人员。前方汇集来的数字、图片,他都要仔细地查看一遍。

刘洋充分发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带领全体养护管理科的职工,全面部署、全力以赴,只为筑起守护门头沟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我不能眼睁睁地让一条鲜活的生命逝去。”

7月31日,暴雨如注,雷声震耳。山里多处道路塌方,G108京昆线松树岭隧道入口发生断路塌方,入口被碎石堵死,车辆不得进出。

门头沟松树岭隧道中传来一通求救电话,对方信号微弱,“救救我,我被困在隧道里了”。

刘洋回复,“请告诉我们您现在所处的位置”。

正当这名群众描述具体情况时,突然,现场通信信号中断,刘洋不断回拨电话,却再也无法与这名群众取得联系。

这个坚强的男人在此刻接近崩溃。刘洋说,“我不能眼睁睁地让一条鲜活的生命逝去。”

他告诉自己,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他冷静下来,多一分沉着,受困人员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

刘洋咬咬牙,立即调动10台机械,4名人员前往松树岭隧道施救。

有惊无险,最终人被安全救出。这时距离刘洋接到第一通求救电话才过去了22分钟。

受困人员终于得见隧道尽头的微光,刘洋此刻也汗如雨下,紧握的拳头终于松开,长舒了一口气。

刘洋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对人力物力的及时调度、对生命的敢于担当,就是他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人命的筹码。

“如果前方没路,那我们就蹚出一条路。”

身旁是落石,脚下是洪流。冒着随时会被滚石砸伤和塌方掩埋的危险,8月1日,为了联系山区未撤离养护单位的102名工人,由于前往清水、斋堂的道路已被阻断,刘洋只能绕道河北,再徒步十几公里到达目的地。

酷暑难耐,河水却是刺骨般的冰凉。蹚过齐腰深的河水,跨过断裂的山路,脚磨出了水泡,刘洋的双腿早已酸胀不堪。

“如果前方没路,那我们就蹚出一条路。”面对凶险的路况,刘洋的内心也曾闪过一丝犹豫。但他深知,只要早一分钟摸清道路状况,道路就能早一分钟抢通,民众就能够多一分钟安稳。

“现在,我有了新的战场。”

降压药、抗糖药、抗过敏药……刘洋身体不好,办公室的抽屉一拉开,全是瓶瓶罐罐的药。但是多数时候,他都是一碗方便面匆匆下肚,都来不及按时吃药。

自7月29日汛期备勤以来,刘洋就再也没回过家。儿子一岁多了,正是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只能缺席孩子的成长。

但是,两只手毕竟有限。为保障公路,就无法抱起孩子。抱起孩子,就无法冲在一线。

“现在,我有了新的战场。”

第一阶段抢通生命通道过后,为了给后续的修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刘洋现在又忙碌于抢险保通的工作中,现场组织调查、内业资料汇总、测算损失情况。


作者:

门头沟公路分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