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青春之约,京和两地学子共同唱响奋进之歌;这是一次交往交流的融情之旅,深刻体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核。
5月17日至22日,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和田地区团委携手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精心组织开展的 “石榴籽祖国行”京和青年融情交流实践活动,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田职业技术学院的30名高校学生代表先后走进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多所高校,围绕主题宣讲、参观学习、融情结对、新疆民俗物产展示、文艺活动等内容与北京学子们进行交流学习。
交流营成员与首都师范大学青年代表合影。牛斌 摄
京和两地青年通过学在一起、融在一起、聚在一起、乐在一起,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各族青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春力量,让倾情援疆开出绚烂的青春之花。
促进两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这次活动的题中之义。
在“学在一起”主题团日活动中,两地学子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和田学子与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分享两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分享库尔班大叔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感人故事、卫国戍边英烈事迹、西部计划志愿者奉献青春的故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新时代青年如何实现中国梦?怎样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在中国人民大学,两地青年展开深入探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交流,和田学子热情欢迎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学术项目做客和田。这一刻,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青春的友谊在交流中升华。
和田学子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青春奋斗等话题进行交流探讨。牛斌 摄
和田大枣、核桃、花帽、民族服饰……在首都师范大学的校园广场上,新疆特色物品展深深吸引着过往的学子。他们对新疆的了解仅停留在书本和网络上,去新疆旅游工作生活成了他们的梦想。
“这次近距离接触,让我很直观地感受到新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物产的魅力,这远比书本和网络上更迷人,也更加令人向往。”穿上艾德莱丝裙,扎起麻花辫,带上小花帽,正在读研的女生徐邢羽邀请和田青年拍照留念,记录美好时刻。
当悠扬婉转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广场上响起,周围的学生们就忍不住附和起来。随后,极具节奏感的“热瓦普”弹唱、热情奔放的麦西来甫,激活了学子们的音乐细胞,大家翩翩起舞参与其中,新疆歌舞在这里收获了一众迷弟迷妹。他们学跳新疆舞蹈,有的像模像样,有的手脚别扭,不管怎样都掩盖不了他们脸上洋溢的兴奋之情。
来到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陈列其中,让和田青年们近距离感悟民族服饰的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畅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北京服装学院学生设计的以“为人民而设计——行循自然”为主题的作品轮番展示,受邀观展的和田学子沉浸在时尚与艺术的气息中,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交流营成员参观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牛斌 摄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参加天安门升国旗仪式,大家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看着一件件历史悠久、精美绝伦的展品,学生们仿佛穿越古今,看到不同时代的万千气象。
参观清华校园、探访校史馆、领略城市风光……学生们一边参观、一边提问、一边思考,聆听首都学子的青春故事,思考青年发展的无限可能。
餐厅里,草坪上,树荫下,路途中,他们从不同角度畅谈体会、交流经验、相互启发……
为期6天的交流学习,京和两地青年在思维的碰撞中,奋斗方向愈发明晰;在文化的交流中,信念更加坚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蕴含着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力量。回去后,我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毫不保留地讲给身边人。”返程的航班上,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娅斯曼·亚森意犹未尽地说。其他学生也沉浸在文化浸润的美妙氛围中,久久回味。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热情与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