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一颗镶嵌在渤海湾中心的璀璨明珠,自1898年被清政府辟为避暑区之后,便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驰名遐迩,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北戴河因位于戴河之北而得名,不光有碧海金沙的自然秉赋,还有名人佳作的人文创造,正是:物华天宝,戴河一水润两岸;人杰地灵,蓬山耸峙听涛声。
据《史记》载:“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上世纪末发现的秦始皇行宫遗址,佐证了千古一帝确曾踏足此地。
北戴河地处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0.3度,盛夏平均气温在23度。在经历了荒烟蔓草的两千多年之后,此地迎来大批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碧眼者,让沉寂的北戴河海滨再次显现于世,展现她的绝代芳华。
据由梁启超署检的《北戴河海滨志略》记载,这里除了蓝天、碧海、金沙之外,美景胜迹还有联峰山、莲花石公园、霞飞馆、说话石、海眼、如来寺、骆驼石、金山嘴、鹰角等。并以“胜事记汇”记载了“海水游泳”“士女骑驴”“沙渚猎禽”“莲峰灯火”“东隅初日”“雨后观瀑”“松林延月”等游览项目。
北戴河的美景在吕碧城的《北戴河游记》中被形容为西洋美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二句于西湖之神态,殆摹拟也!然犹系中国美人态也。若夫海滨之风景,清奇高亢,气象万千,有如西方美人,细腰捷足,长裙飘飘欲仙,令人见之具潇洒出尘之想,则北戴河似焉。”
提及北戴河,就不得不使人联想起伟人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该词一改《浪淘沙》词牌的婉约风格,开篇就把伟人的豪迈气概突显出来。毛泽东在此抚今追昔,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来描绘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世纪的北戴河,将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先行示范区作为工作总抓手,精心绘就规划蓝图。
东南部旅游度假康养板块,重点发展旅游度假、康养休闲等业态,打造核心旅游度假区。
中部打造融合板块,重点发展楼宇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商贸,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承接南部常住人口疏解,打造城市功能和新兴产业扩展区。
西部城乡协调发展板块,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延展区。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转型战略。推进西联峰山片区文化旅游度假区、北部片区艺术村落整体运营、赤土山片区文商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旅游升级战略。实现北戴河旅游“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体验更精致、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秉承“食有特色、住有品位、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理念,完善旅游要素保障,形成全域旅游消费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