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长10米的数字触摸屏上,中国传统绘画、创意设计和数字交互技术的融合令原创历史长卷中的千人、百景“活”了起来。
《通惠河览春图》将通惠河两岸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尽数纳入其中。触摸屏滑过画中的上百处风景、273 间古居民房、1123 个人物,屏幕上就会出现对应的原画,为我们解读更多画作中的细节之美,带着人们走进通惠河畔的千年历史长河。
项目动态再现了清朝时期通惠河畔漕运繁盛、百姓富足的画面,并引入朝阳区43街乡的交互展示,带领观众开启穿越漕运历史和现代朝阳的文化之旅,实现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再挖掘和创新表达。
2017年9月9日,“2017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开幕当天,朝阳规划艺术馆“十项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应用”的推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其中,《通惠河览春图数字交互长卷》更是拔得头筹,登上了当天《北京晚报》的头版,一夜间成为“网红”项目。
该项目的诞生对于规划馆来说并非偶然,因为它的1.0版本便开始于此,项目团队一开始就选择将“长巻”这一形式延下来,并着手打造它的二代升级版。在技术层面倒不是最大的难题。
有了技术基础,内容层面要想做到推陈出新并不是容易的事。由于发展与成就展区展示内容大体方向为朝阳区整体宏观成就且多为图文展板的展陈设计,既缺少以街乡为单元的划分,以人为链接的版块内容,又缺失数字创意技术的支撐来吸引观。因此,规划馆馆长杨军博士提出策划一个以街乡为单元、以人文景观为载体的触摸可交互项目,为参观者营造一个沉漫式体验的参观氛围。
有了初步的创意构想,如何落地?项目团队一直在思考:单薄的主题是否能支撐起该项的实施?有了现代化展示主题,是否可以引入其他契合当代主题文化呢?
偶然机遇下,项目团队得知朝阳区高碑店乡半壁店村一位名叫方志新的老先生根据《清明上河图》的绘画风格,组织绘制了一幅描绘清朝时期通恵河两岸百姓生活的现代化风情画卷一《通惠河览春图》,长14.6米,宽0.35米的画卷,将通惠河两岸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尽数纳入其中。
最终,项目团队经过长期探索,决定结合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创意设计和数字交互技术,用数字化的手段将画稿进行包装和开发,与朝阳现代街乡相融合,形成了长卷型的交互项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以《通惠河览春图数字交互长卷》为开篇,另一方面,引入朝阳区现代43个街乡的交互展示。
参观者点击#穿越朝阳#的图标,即可进入朝阳区43个街乡界面,其中包含9个主题的照片矩阵。
在8联屏10米长的大型触摸屏上方,除了采用文字对43个街乡进行详尽介绍之外,屏幕中央则是被分为九大主题的庞大影像数据库,这里以现代化图片的形式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朝气、魅力尽显的朝阳区。
9个主题主要包括文化活动篇、文化朝阳篇、北京国际中老年模特大赛篇、绿化篇、旅游篇、美食篇、民俗篇、《朝阳记忆》篇以及《朝阳最美24小时》高清图集。
为使参观者对主题版块有明确区分,在视觉表达上,设计团队极力追求完美:根据主题板块来匹配主题颜色,需挑选符合参观者申美并能够造成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要格外注重色调是否契合版块主题。经过反复实验操作,选取了“绿色”、“红色”等主题颜色分别展示“绿化”、“美食”等主题版块。
目前,朝阳规划艺术馆还处于闭馆状态,开馆之后等你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