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对话——写给袁隆平院士的一封信
2021-04-07 09: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选自于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的第二单元,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介绍了农学家袁隆平的事迹。袁隆平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选育 “超级稻”;他勇立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着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他成长的年代,正值战乱年代。自小随父母四处迁徙的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饥寒交迫,也正因如此,他立志学农。袁隆平曾谈到他平生之志:一为禾下乘凉;二为全球覆盖杂交水稻。他一生扎根田垄,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使杂交水稻得以大面积推广,后又培育出技术更先进、产量更高的超级杂交稻。1976-1999年,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万人口。近十几年他又让杂交水稻不断走向世界,已经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推广。这一切都使得袁隆平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消灭饥饿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难题,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新中国同样面临这一挑战。实践出真知,袁隆平院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失败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从未停歇对真理的探寻。不仅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创新,他曾谈到: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本质上就是一条科学探索之路,袁隆平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灵活的创新理念不断探索不断前进,而今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添砖蓄力!——语文教师 庄妍

呕心沥血何所冀 富民强国保民丰

——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高一三班 杜屹涵

袁隆平爷爷,您好!

我是大峪中学高一年级的杜屹涵。我曾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这样一番对您的描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从此,您的名字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后我又在高一的教科书上学习了一篇关于您的人物通讯,这让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更加浓郁。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食为民生之本,但由于封建时代,人口众多,统治压迫,官府剥削,百姓往往食不果腹。近代亦产能低下,饥荒不断。所幸,您的出现,保障了中国人民温饱,并帮助陷于困境的其他国家。

您始终将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与时代共存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毕业后,您舍弃了留在重庆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怀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建设国家的愿望,前往湖南农校教书。1960年,一场饥荒席卷中华大地。一时间饿殍遍地,您看着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毅然决定投身水稻研究,希望能研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全中国人都吃饱饭。

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您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失败,质疑,挫折,在您的杂交水稻研究生涯中是常态:研究被学术权威反对试验田被恶意毁坏,多次遭遇减产,绝收……这些看似致命的问题在您眼里却是再次爬起的动力。“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干,就是了。”您的心思全部扑在了稻田里,总是头顶烈日或瓢泼大雨到田里去观察实验材料。不在家,就在试验田里,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正是因为您对杂交水稻爱的深沉,化苦为乐,用超强的毅力坚持了下去,最终收获了成功,您用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跳出了理论的桎梏,用超乎寻常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最终证明了杂交水稻的可行性,为农业技术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随着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以及大面积推广,袁隆平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出国门,赢得世界的赞美。在鲜花、掌声和荣誉面前,您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科学家的使命,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去。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您带领团队将杂交水稻的研制目标从丰产向绿色优质方向转化,研制出了更健康,更绿色的杂交稻。“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不断努力。”您用生命践行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目标,用行动感染着无数青年人,不仅如此,您还毫不吝啬的将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经验和成果传授给青年科研工作者,不遗余力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组建科研团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奉献自己。

年满九十岁的您,人老心不老,还笑称自己为“90后”,希望正在研究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早日实现双季亩产3000斤的目标。您乐观的心态也同样感染着我们青年人,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酷的“90后”。对于青年学生的我们而言,时代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这远远不够,我们会牢记您送给我们的八个大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我们必须向您学习,像您一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用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我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您的梦想,亦是您毕生的奋斗目标。您曾把水稻比作核武器,饥饿比作敌人,您带领着全体中华儿女,战胜了饥饿,取得了胜利!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此致敬礼!

大峪中学 高一三班 杜屹涵


作者:

北京市大峪中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