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全部停产。
面对土地资源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工业遗存保护、员工就业安置、转型发展动力等多重问题,首钢开始探索全面转型发展的路径。
为推动首钢老工业区的改造,国家和市级层面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关于推进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和建设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14]28号)等文件在供地政策、行政审批、资金筹措等方面为破解首钢改造的一系列难题提供了政策支撑。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钢规划工作,围绕首钢老工业区全面转型发展的任务,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建设领导小组,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技术主责单位,搭建“首钢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协作平台”。多位专家院士领衔,国内外高水平设计研究团队共同参与,从规划编制服务到具体实施全程提供全方位规划跟踪服务,支持新首钢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打造,编制了战略研究、控规、专项规划等数十项规划和研究成果。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持续跟踪服务。从2005年开始,十几年磨一剑,从整体规划到项目深化、从综合专项到要素管控、从规划到实施,规划设计团队陆续编制数十项规划设计和相关研究,不断破解转型发展的难题,最终推动首钢北区先行启动,将十年的规划和研究工作变为实践。围绕首钢全过程转型发展,实施规划“总-控-行”联动体系,三个阶段不断深化,形成有系统、有重点、有特色的深度规划建设实践。
转型历程和规划引导示意图(图片来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首钢地区作为工业遗存改造再利用的更新改造区域,需要创新的规划管理方法保障更新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规划管理部门通过研究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和创新审批模式,建立了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工作机制为核心的新首钢地区建设项目审批机制,形成“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个项目库、上下联动、全面下放”的政府服务方案。同时,通过编制综合实施方案加强实施过程的区域整体统筹;通过建立北区建设项目库,明确建设时序,实现近远期结合,确保新首钢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新首钢地区整体鸟瞰图(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首钢北区东至北辛安路,西临永定河,南至长安街西延线,北临阜石路,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291公顷。
新首钢地区规范范围和分区示意图(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15年,随着冬奥组委落户首钢,首钢老工业区转型发展进入实施阶段,长安街以北地区成为转型先行区。2016年5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首批工作人员正式入驻北京首钢园区内的西十筒仓办公区。冬奥单板大跳台、国家冬训中心等项目落户首钢,三高炉、中央绿轴、脱硫车间、二型材改造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逐步展开,配套的市政、交通和环境治理项目陆续启动,转型进入落地阶段;如何将转型的发展理念落实在各个项目中,如何将各个项目整合成为一个系统,形成首钢老工业区转型的持续推动力,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
2017年11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详细规划》(首钢园区北区)获原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针对老工业区改造问题提出“创新、修补、活力、生态”规划理念,整合控规、各专项规划、项目深化设计等内容,搭建详细规划层面“多规合一”技术平台和协调管理平台,整体谋划首钢老工业区转型模式。
北区作为先期启动建设区,规划以“建设城市更新的标杆工程”和“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总体目标,突出创新、修补、活力、生态,遵循“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理念,推动首钢逐步建设成为老工业区全面复兴和城市更新发展的国际典范,形成“三带五区”的空间结构。“三带”即永定河滨河综合休闲带、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长安街西延线绿色生态带;“五区”即冬奥广场片区、工业遗址公园片区、石景山文化景观区、城市织补创新工场片区、公共服务配套区。
首钢北区“三带五区”的空间结构图(图片来源: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首钢南区北至长安街西延线,东至古城大街,西至永定河,南至规划水泥厂后身路,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建筑规模390万平方米。
2020年7月,《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南区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获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批复。南区作为典型钢铁工艺设施的密集分布区,具有鲜明的工业特征,是百年首钢结束有铁无钢节点的历史记忆区,也是生态公园和工业遗址相互交融辉映的特色空间区域。作为首钢工业区复兴的先行区,首钢南区的改造更新将在《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的指导下,努力打造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南区规划以“新首钢地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总体目标。同时,为落实总规中对首钢“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的定位要求,突出以保定建、战略留白、规模双控的总体要求,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三区一厂协作发展的总体框架。
首钢南区形成“两带五区”的空间结构。依托永定河生态带、后工业景观休闲带,规划战略留白区,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规划前沿科技引领区、国际交流展示区、后工业城市活力区三个产业功能区;围绕永定河生态带和后工业景观休闲带规划生态景观休闲区。
首钢南区“两带五区”的空间结构图(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南区借鉴北区的实践经验创新管理模式,在保障本街区建筑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结合建筑改造方案灵活调整各地块的规划建筑面积,重视职住平衡问题、注重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风貌的提升,坚持城市复兴理念,落实减量双控要求,为引入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打好基础,做好空间储备,建设好“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首钢老工业区的转型为首都建设了“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在推动城市转型、塑造城市文化魅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更新项目。新首钢规划坚持城市复兴,推动文化、产业、生态和活力的全面复兴。
在“文化复兴”方面
坚持以文化保护和利用促进发展,对于工业遗存,能保则保,能用则用,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分区分类进行空间修补,延续首钢主厂区的工业文化脉络,传承“山-水-工业”特色景观。
在“产业复兴”方面
抓住冬奥契机,承接“体育+”、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高端商务金融产业,打造高端国际人才和创新人才汇聚的京西发展新高地;将工业建筑与新消费、新娱乐结合,塑造创意文化体验和消费街区。
在“生态复兴”方面
针对环境污染及生态退化,化“棕”为“绿”,以国际最前沿的“C40正气候”为标准,以“渐进过渡,生态修复和工程修复结合”的理念开展场地污染治理,建设国际绿色生态示范区,实现零碳、零废、暴雨零影响;规划大尺度山水绿廊,重塑区域生态格局。
在“活力复兴”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关注微小尺度的活力空间,强化地块公众开放性,建设公交优先、慢行优先的人本交通示范区,使首钢成为彰显首都历史特色与文化活力、市民共享的新地标。
一百年前,钢铁巨人在京西崛起,现如今新首钢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重要的区域功能节点,是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正在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生态和活力的全面复兴。首钢的涅槃重生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决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展现了规自人的久久为功。
感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自然资源委详细规划处(城市更新处)提供相关资料并对本文进行审核。
参考资料
[1] 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解读来了.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2020-07-30.
[2] 鞠鹏艳,杨松,张嫱. 穿越“前世今生”,到未来的百年首钢看一看.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