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和北京市“双减”工作有关要求,有效发挥作业功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校各学科的老师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力求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作业,给作业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
当熟悉的黑板变成了眼前的屏幕,为了继续落实“双减”政策,老师们依据学生居家学习的特殊性,从学科特点出发,设计了理论全、体验新、参与高、互动强的分层线上作业,让学生在居家时也能各抒所长,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使我们的线上学习,硕果累累。
在这次的研讨会中,各科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向老师们展示了各自学科这段时间以来的作业研究成果。
语文学科彭帅、李东梅老师跟大家分享了核心素养视野下单元作业巧设计的具体路径。老师们通过整合目标与资源,创设具体情境,分层设计作业,使训练减时增效。
为了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文学科教师通过阅读《论语》、《大学.中庸》等书籍开展“阅读经典”活动。在线上语音打卡,组长点评;在线下进行交流,不断推进活动。如此的长链条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数学学科高明一老师以《多元线上作业,培养学科思维》为题,对“基础为主,迁移应用——分层拓展类作业”和“激发兴趣,灵活应用——实践研究类作业”这两种作业形式进行了生动细致的阐述。通过视频、学生作品等向老师们展示了数学学科教师如何巧设分层拓展作业让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利用实践探究作业调动学生多方能力,提升审美和表达。同时,高老师代表数学学科教师们表示,接下来,力争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进一步推进更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作业改革与探索。
英语学科刘璐晨老师表示,英语课程是一门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而线上教学受时间、场域等条件影响,留给学生听和说的时间较线下相比大大减少。为此,英语学科的老师们立足数字技术,采用“1+1”作业模式,不仅解决了英语线上教学痛点,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促进均衡发展。
线上学习,给了我们不同的体验,给了我们更多感知与思考。这一份份充满创意、字迹隽秀的作业,是同学们成长的印记,更是老师们耕耘的收获。疫情终究会结束,希望通过对作业的探索能在这个特殊时期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更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