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十多年前独自坐溜索上学的傈僳族女孩余燕恰吗?
今年6月,23岁的她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为一名医务人员,完成小时候的心愿。
“许多热心人帮我走出了大山,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回馈家乡。”
独自坐溜索过江上学
这种上学方式她坚持了近2年
余燕恰来自云南怒江一个小山村,从一年级开始,她上学需要先走山路下山,再借助随身携带的绳索 ,坐溜索到达怒江对岸的学校,“我先利用惯性滑到江面中间,再使劲拉着绳索一点点向对岸靠近。”
早上出发去学校,晚上再回家,余燕恰克服恐惧,在这条“路”上坚持了近2年。
“下面水流很急,每次过江都很紧张,压根不敢低头向下看。”
△余燕恰拿着过江的工具
一天,余燕恰穿着粉色上衣背着书包独自溜索过江的画面,恰好被媒体拍到,许多人被触动,纷纷捐款助力修桥。2008年3月,爱心桥建成,余燕恰被邀请第一个过桥,第一次见到桥的她,却因紧张挪不动步,“当时我紧张又激动,还十分好奇,最后是被别人搀扶着才走过去。”
△小时候的余燕恰
桥梁的修建,便利了附近村民的生活,也给余燕恰的学习增添了新动力,“只有长本事,将来才有出路才能报答这些爱心人士。”
高考后毫不犹豫选择学医
立志回到家乡贡献力量
余燕恰说,这些年 ,一直有各界人士关注她的成长,为她的学业提供支持,“我家里很困难,许许多多爱心人士不求回报,资助我读书,鼓励我不能放弃。”
这些善意,一直被她记在心底,也激励她在学习上加倍努力。
2018年,余燕恰高考取得568分的成绩,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选择医学相关专业,“ 家乡医疗资源不充足,从事医疗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
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一直梦想着能为家乡做些贡献,靠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余燕恰成功被怒江州人民医院录取,今年9月将正式上岗。
“成长路上,我遇到了太多为我‘打灯’的人,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回馈这些善意。”如今,当地用来过江的溜索已被桥梁取代,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修通,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建起,“家乡正变得越来越美丽,未来,我要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
祝福,余燕恰!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李晓梅
编审:符亚丽
终审: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