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和功能业态升级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如何聚智引力,围绕企业需求加强服务助力创新发展?
如何以历史文化和创新科技引领提升园区品质,共建共享上地美好家园?
2月15日,上地街道在国际人才会客厅举办“科创领军·上地汇客厅”企业沙龙活动,本次主题是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园区品质,共建共享上地美好家园。围绕重塑信息路城市更新、上地创新服务圈试点研究的设计方案拓宽思路,共商共议上地地区城市更新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提升园区品质,促进产业升级激活经济发展活力。海淀区副区长马光耀出席活动并讲话。
区城管委(交通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洪雨,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腾,区交通支队副支队长李广,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杨颖,上地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春明,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兵,办事处副主任张贵法,上地街道武装部长刘海媛,以及来自易兰规划设计院一分院院长张妍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刘巍等专家学者和园区企业家代表一同参加活动。
黄春明在致辞中表示,上地区位优势明显,在中关村科学城和海淀分区规划中都被赋予了“上地软件园组团”和“上地发展极”的战略要义。对标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园区的远景目标,上地将以提升就业人群通勤便利性和工作幸福指数为目的,以打开企业围墙、营造街景空间为切入点,持续推进“重塑信息路”片区级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共同参与机制,引智聚志汇力,共商地区发展大计,实现城市治理更加完备、营商环境更具活力、服务保障更加优质,擦亮“上升之地、创新之城”的城市名片。
信息路是贯穿上地南北的“主动脉”,是展示上地地区城市魅力的重要载体。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重塑信息路”的工作要求,结合“马上清(青)西”城市提升行动计划,近年来上地街道聚焦城市功能短板,充分发挥“1+1+N”责任规划师团队作用,对接企业、居民需求,开展“城市计划”等活动,提升地区环境品质和城市活力,打造样板道路,形成区域形象新名片,重塑信息路就成为上地地区人们最关注的内容。
活动中,易兰规划设计院一分院院长张妍妍以《重塑信息路——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为题作报告交流。她表示,上地街道是全国第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高科技工业园区,相对落后的城市环境与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区域定位产生了矛盾与落差。设计详细梳理了城市与街道环境的现状问题,结合人群需求制定解决方案,将上地逐步打造成为“森林中的上地,花园中的园区”,使政府与企业实现区域的共享、共建、共治。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城市更新设计研究所所长刘巍作《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创新圈相关研究》主题报告。她提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更新的目标在于充分挖低效存量资源,聚集创新要素,为新兴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预留空间。鼓励产业园区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水平。定位将从带有试验性质功能单一的生产研发基地到高效率高品质功能复合的创新街区转型,实现从缺乏创新服务,到自发形成活力创新单元,最终形成在慢行系统、特色生活、服务设施、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服务圈的系统规划与引导。
位于上地信息路核心区域的弘源首著大厦、海国嘉业科技园,作为上地区域重要的物理空间组成,已通过项目重新规划调整,将时尚、生态、科技、开放、共享相结合,成为广受科技企业青睐的区域园区、商办楼宇典范。
活动中,弘源地产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玲和安光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奎分别围绕街区更新实践和城市更新与园区规划分享了各自先进理念,为信息路重塑和上地创新服务圈提供了思路和建议。同时来自实创总公司、电子六所、南天大厦、许继电气、华为、发那科、四方继保、奎科等地区企业代表,分别围绕企业融入街区更新,共创园区开放空间提出有关意见建议。海淀区各相关委办局、街道职能部门负责人及行业专家现场予以讨论交流。
马光耀充分肯定了上地街道发挥属地管理责任,在城市更新、道路改造、园区提升等方面主动牵头,为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的工作模范实践。在推进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面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重配合;二要坚持民本为上,量体裁衣求契合;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同谋发展聚合力。加速对标国际一流科技园区建设进程,凝心聚力画出“重塑信息路”最大“同心圆”,充分发挥上地作为新时代海淀创新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和发展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动力活力潜力,融入海淀新发展格局,为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编辑 | 上地融媒审核 | 党群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