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站区推动“站城融合” 助力地区发展
2023-03-13 20:3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火车站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座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铁路客运站,也是新中国北京“十大建筑”之一。2022年,北京站对站内进行了修缮,使整座车站风格、色调协调统一,完美复刻了大气典雅的历史原貌。与此同时,站外也通过一系列综合改造,实现环境品质升级。北京站地区管理办公室联合属地相关单位,立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点,发挥铁路交通枢纽作用,推动“站城融合”,助力地区建设发展。

“外通内畅”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北京站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汇集地铁2号线、众多公交路线,旅客的出行方式多样化。为解决老站空间设施承载受限、提升夜间公共交通运力不足,旅客换乘耗时长问题,北京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调属地及交通部门完善周边道路网络,加快道路“微循环”建设,调整红绿灯指示,实施公交车道共享,有效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同时,科学规划接驳流线、标识指引,开辟网约车候车区,显著提高出站高峰时段的瞬时接驳效率。在客流高峰时期,协调多部门,采取地铁延时、公交加密、出租保点、免费摆渡车等措施,全时全力保障运能。合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推进北京站与地铁2号线地下联通工作,努力实现旅客换乘“微距离”。

“有里有面” 推动老站织补提升

延续千年古都文脉、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是核心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通过整治周边秩序,拆除违法建设,北京站地区先后完成广场特警岗亭改造工程,腾退空间被用于织补服务保障设置,增加应急处突设施,筑牢安全防线。针对老火车站的“痼疾顽症”,联合属地相关单位开展黑车、无照经营联合整治,加强停车场内部秩序疏导管理,站区整体环境秩序得到显著提升。此外,通过更新维护落客区指示标牌、护栏和无障碍设施,安装通行车辆电子计数器,推行落客区服务“手势、用语”双规范,建立“流动果皮箱”服务模式,使站区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

“有底蕴更有活力”促进站城融合发展

在突出文化站区定位的同时,如何让车站融入城市,服务于城市,提升车站地区对市民的友好度是关键。北京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属地街道、北京站多次开展座谈研讨,参与东城区长安街南北纵深一公里环境提升城市设计和核心区控规编制,共商北京站站城融合发展一体化项目。打破权属界限,共同研究北京站短、中、长期保护规划,疏解非站区功能,合理规划商业业态、空间布局,腾退不符合车站定位的商户和企业。经过规划整合,站内减少同质化经营,累计调整商业点位83个,候车空间扩容,打造出精品商业街。候车厅窗外明城墙绵延古朴,广场上陈列着北京中轴线优秀摄影作品,古都风韵与时代风貌交相辉映。隶属不同单位的4支志愿服务队伍协同作战,实现了“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的服务融合,热情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展现着首善之都的文明风尚。

恢复历史原貌后的北京站正朝着高水平铁路枢纽客站加速发展,用心服务着国内外旅客美好出行,诠释着东城区“崇文争先”的绚丽图景。


作者:

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