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刘春刚 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秘书长
时值中国动画百年,与各位老专家、老艺术家还有企业代表相聚,一是回忆过去,传承老一辈的匠心精神。第二是希望发挥顾问委员会的作用,能够让更多老百姓了解动画。三是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也离不开动画产业发展,大家一起探讨怎么能够相互赋能让我们动画精神延续。
周凤英 原中国电视总公司辉煌动画公司总经理
我今天比较激动,来得比较早,北京动漫游戏产业协会举办的《流光浮动—中国动画百年纪念展》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概括性,开放式地把中国动画百年,他们所了解、所知道、所宣传的东西通过这次纪念展都展示出来了,今天看了很激动。有我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一个93年策划,一个2006年策划,这两部片子口碑也比较好,做得也很卖力气。
现在我对于动画来讲更多是回顾,展望是年轻人的事业了。毛主席在苏联的时候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我觉得毛主席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从1986年进入动画行业以后,任中央电视台动画制作机构的第一任主任。我想中国动画发展我不是第一代,万籁鸣万老、特伟才是中国动画的开创者,他们留下来事业让我们后人放开眼睛看未来,坚定不移向前进。今天回顾过去,我们感觉到骄傲,老一辈动画艺术家给我们开创了这么好的事业,也是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刚毅 原北京电视台动画制作中心主任
我今天已经75岁了,离开动画20年了,但是我的心一直没离开。退休以后,我和朋友们还一直讨论动画,也一直关注目前动画的发展。
当初动画的发展还是比较困难的,市场上充斥着的都是国外的动画作品。我在北京电视台动画制作中心,台长说“王刚毅你去组建一个动画部,你就开着拖拉机去开荒吧。”我赶紧组建队伍,走出去、请进来,每天给专家上课、讲动画,一点点地普及。然后带着他们去了美国迪士尼总部,听了三天课,美国迪士尼公司老板给我们讲,他们贷款做动画片,卖形象权、做周边产品。回到中国以后我也请一些专家,做了熊猫俱乐部、小神龙俱乐部两个栏目。当时市政府、全社会都是支持发展中国动画的,但是全行业都是特别困难重重的,有一次当时北京市的市长李志坚到我们那里视察,我就说李书记您看看我们一分钱没有,让我们做动画片,您知道这10分钟得多少钱吗。他说那我就支援你一下。于是我给他写报告批了50万,我拿着50万跑到财政局,财政局说你知道这个钱怎么来的吗?这是全国人民到北京旅游,住旅馆的钱,每个人扣两块钱,给了我50万,总算是启动了。
因为熊猫俱乐部栏目太火了,带了很多广告,我们跟动画公司合作了一些。不过那时候还是局限于二维和三维的。20年后今天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跟那时候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中国动画应该从动画片开始,做成一个完整产业链,希望能够通过科技发展,能够和企业一起结合起来做。我们去日本学习的时候最大体会就是全日本男女老少都是动画迷,到日本有专门的动画图书馆,内容非常丰富,全社会都知道利用动画,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创业动画都可以帮助你,在日本、美国、捷克他们的理念里,认为动画不是小孩,动画可以是成人看的动画,可以表现力非常强,希望这个观念在我国也能转变过来。刚刚中秋我们进行了交流,他说今天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自己正在努力而艰难地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时代。成就一个产业需要靠年轻人努力,我们思想已经很落伍了,我们就是想努力跟上你们,希望年轻人们在这个领域有更多贡献,发展得更好。
李一凡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教授
要说资深,我是资深的动画最佳观众,从小就非常喜欢看电影院开场的动画片。要说漫画我也可以说是资深,我小时候就是喜欢画漫画,我母亲说我3岁开始满墙画小人,而且我认为我能考上美影学院第一名的成绩,完全是因为我钟爱漫画,我当时上学时将《三毛流浪记》整本临摹送给我们班里同学。所以我说我资深,是从3岁开始,现在算起来百年有一半的时间了。后来和动画结缘就是留校,留校以后就是长影要建动画厂,他们说版画连环画画插图,跟动画很接近,于是选了我们学校版画系四个学生,国画系两个,油画系两个去到了动画厂。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在没有动画专业的时候,我们培养的绘画学生能进入电影厂成为电影动画最早的开拓者,这是给大家讲的第一个故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
第二个就是1998年的时候学校提出来要建动画专业,当时国家非常支持动画产业的发展,长影厂、动画厂出了很多动画,特别是电视台发展以后播出的渠道从电影院扩大到了电视台了。于是这时国家特别需要动画人才,但是我们没有这方面人才,而动画专业就是为了培养人才,预计任动画老师的就是当年长影从我们这里选的那8个学生。后来2001年到2002年我到北京印刷学院以后又继续开始申报动画专业,2003年动画专业终于申报成功了。下一步思考这个专业定位应该怎么办?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我们动画的特色定位,差异化定位是什么?是中国数字水墨动画,于是我们的定位也是这个。在接下来的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在别人那是为他服务,我希望你站位高一点,来我们这,为中国动画走向世界而服务。”这也是我想对所有动画人说的。
一切就绪后我们开始研究水墨动画。那时候参加2002年座谈会,关于中国动画有一个政策。要中国风格,讲中国故事,黄金时段播出,最后形成了十部委联席会议,我们按照这样的精神,我们啃这块硬骨头。所以今天我也非常感谢中国水墨动画代表性作品也出现在了咱们纪念展中。另外也向大家汇报一下中国水墨动画现在的情况,水墨动画在国家重大事情上做了三件事儿,第一个是APEC的宣传片,筹备期间我们把《侠情》这部片子带过去了,领导看完片头,都没有看完整部片子,就拍板了说就是这个。这个事情让我觉得我们水墨动画这么多年真的没白坚持。 第二件事“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也过来找了,中宣部说我们还是建议在“一带一路”论坛上用中国水墨动画体现“一带一路”。第三件事是冬奥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想要中国风格,做了很多不满意,后来有人推荐水墨动画,他一看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所以这个团队就跟张艺谋导演磨了一年多,做出了开幕式上的山水画卷。中国水墨动画是北京印刷学院要坚守的精神,希望也能够得到动画业界的大力支持。
王九成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
我任职于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我们有一个动画专业,现在也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我们开始做动画有15、16年了,我还在教学,指导毕业生在做短片,本科生、研究生做短片。在15、16年前我接的李老师的班,我是画漫画的,后来分配到中国戏剧学院,那时候教美学,在哲学里创作美学。老一代动画人在这方面特别好,艺术和文化底蕴太多了。艺术最终比拼的是文化,这一点可能需要新动画人要使劲地努力。动画百年是我们的辉煌历史,中国动画史让我们感觉到骄傲、兴奋,但是也有隐忧。所以我希望通过“动画百年”的这个活动承上启下,推动新动漫人也一起加紧干,用好我们这些老先生的资源传帮带,把老一代动画人的艺术和技艺,以及精神都能传承下去。
王志平 原北京卡通艺术博物馆馆长
公益是伟大的事业,做好公益很不容易,今天做的这个动画百年展公益就是好事儿。因为我做博物馆的,就是掏那些历史东西,但是历史东西怎么反给现代人接受,这就是一门学问。不仅仅是看热闹,因为还有很深的东西可以挖掘。包括怎么和科技结合,下一步怎么能长久的发展下去。科普宣传的展出每年都需要办,不断地做、长期做下去,形成一种聚集效应,一点窥豹也好,把动画人的精神体现出来。
宋薇薇 中影动画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中影动画是在中影集团旗下的制作动画的公司,虽然成立的时间不久,现在各种创作环境,包括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我们也希望动画产业能够借着下游,借着衍生品,借着破局以后其他各个行业的力量,能够真正反哺原创,能够反哺内容产业这一块,能够让这个产业更有机、更健康、更能向着大家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我们中影动画肩负的使命可能更多的是在院线电影方面,在中国动画“走出去”方面多做贡献,我们也一直都在完成我们自己的任务,同时也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做了很多合拍片,争取通过外籍力量能够把中国动画推到世界舞台上。其中《最可爱的人》就是我们为了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在100天之内完成的一部动画片,主创团队非常辛苦,当时很多人都是带病坚持,最后几天在最后时间点把影片送上院线。我们每天面对动捕、AR、虚拟拍摄,想方设法参与到这些创作中,让它为内容、为形象做更多的拔高和提升。当然我们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积累经验,也希望这个产业有一个好的发展。
“动画百年”我们应该算是中坚力量,我们接过老前辈们的接力棒继续传承下去,这件事情无论是为了动画产业还是为了我们的后代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朱宇辰 北京重力聿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
我今天特别激动,我们之前会参加很多活动,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类似于新媒体峰会上。我们在这样一些新峰会上去讲话的时候很少会很激动,我说你们的新媒体20年,中国动画100年了,今天我在这的感觉就是我在回顾小时候看的每一部作品,我感觉就像在追星一样。
我自己也是漫画专业出身,我后来考了电影学院,在漫画专业学习两年以后,我依旧对于动画有非常大的喜爱,于是我就从做漫画转到做动画。那时候有几个机缘巧合的事情,2010年温总理有访日行程,当时中日双方有文化交流活动,日方代表把非常完善的Hello ketty的周边衍生产品现场送给中方领导人,中方领导人拿的时候就很感慨,说我们其实也不知道有什么样对等的礼物,于是临时派任务,说朱宇辰给领导人画漫画像吧,我用水墨的方式画了温总理和日本首相鸠山尤纪夫,作为中方礼物送给两位领导。后来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有一个纪录片,记录邓小平去美国访问九天,中国当时部分影片资料缺失了,导演傅红星很创新,说能不能用漫画还原出来。大家都很惶恐,这里不光画邓小平,还有中方美方领导人,这个漫画怎么画,把握什尺度大家都没有数,我临危受命参与这个项目。这是我在学校时的经历。
基于对于创作上的热爱和基于市场上的思考和产业化思考,我想从学院派走出来做商业化的、真正讲给观众,而且能够让观众买单的作品。我们成立了北京重力聿画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我们对于自己有三个使命定位。第一个使命就是我们团队的名字,我们团队名字叫做“重力聿画”重就是重,重和力组在一起是动,聿,画上下组合就是繁体画,所以我们名字就是动画,重就是多,力就是人,聿是灵巧的手,画是创作,很多人用灵巧的手创作,所以我们是用动画作为自己名字的团队,也可以看到我们做整个创作方向的初心。第二个,2019年我们做的一个作品《我不是白吃》,开始是在抖音平台播放,后来进入爱奇艺、优酷等中长视频平台。整部作品宣扬的是中国美食和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国学文化。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坐在一个巨大宝库上不断创作,让这些东西变成可爱的、幽默地,让孩子们看到更可爱生动的文化,让成年人都喜欢的作品。虽然我们在做的是市场化、商业化,虽然流量是我们的血液,但是我们也不能唯流量论,我们要做严谨的、有价值的、正能量的作品。这是我们第二个想做的使命。第三个是关于产业方向,现在全球前100的动画片盈利规模都在100亿美元以上,我们思考到底从哪赚的这些钱呢?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他们的周边产品是每一个年龄段都能用到的商品,他们都做到了一件事情,就是让一个成功IP和消费品做了非常完美的结合。那我们能不能在自己的领域当中,用动画引导方式产生一次消费?那时候我看到最简单最基础的模型就是短视频,因为短视频成本低,周期快,而且在短视频平台当中可以快速通过一个“挂购物车”的模式,我看一分钟小片子很可爱很逗,讲了一个薯片,左下角就是上好佳,这就是进行了一次商业化的闭环。其实中国动画第一部作品就是广告,动画里广告属性是与生俱来的,于是我们在2019年就做了这样一个尝试,这个模式逐渐形成,行业上发现动画片还能做广告,还可以这么可爱的做广告。但即使我们不断地做商业广告,也千万不要被资本反噬,不要被这些东西影响,那时候我做了一件事情,我需要让观众体验这次购物时是足够有保障的。我们逐渐把这个模式再进一步深化,结合最近风云突起充满争议的直播电商,我们用了一个虚拟人技术,把《不白吃》的动画作为虚拟的推荐官,这样一个模式我们在2021年响应“乡村振兴”大方针时出了很大的力,把一村一品一县一品和我们好好讲故事结合在一起,比如陕西大地县的冬枣,冬枣不是什么品牌,但我们挖掘到它背后的历史,告诉大家大地县汉朝开始是冬枣之乡,给皇家进贡。这一分钟动画形式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三小时卖了130吨的冬枣。我们通过这个事情可以看到观众愿意接受一些动画片在做商业化,这不是割韭菜,而是帮助他选择。同时,我们给孩子开设了图书菜单《不白吃话山海经》,包含传统文化、国学文化,把山海经变成动画片、变成漫画书,在去年漫画销售里面应该是排第三。我们觉得这个模式可行,孩子们可以获得知识,而且内容有价值,我们还会不断继续做开发,包括我们马上上线的中国史动画。这是一个关于使命的方向,我们是非常期待践行动画真正往产业化的方向、往市场化的方向实践,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也会有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我觉得我们有发展这个方向的决心。也真的是今天特别激动,能够跟大家有这样的交流,我觉得看到刚才展厅中的作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我觉得中国动画未来一定是光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