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古皇权政治发展为主线,以皇位传承为焦点,对相关重要政治事件、政局变迁等做出新的阐释,以此反映中古政治文化的变迁及意义。在研究具体展开中,本书主体分为七章或者说七个相互关联之专题,各章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简要归纳如下。
第一章《南北与胡汉:两晋南北朝“皇太弟”考略》:与皇位传承中兄终弟及密切相关之皇太弟名号,滥觞于西晋末,其出现与惠帝无后的特殊情势、当时政治乱局及司马氏创业阶段兄弟相继有关。西晋以后,皇太弟名号在南北发展有所不同:在北方,流行于十六国,消失于北魏,至北齐、北周时又有所出现;在南方,东晋南朝均无所谓皇太弟名号,影响也趋于式微。在南方与北方分别为汉族与胡族政权统治之大背景下,皇太弟名号在南、北发展的差异反映了南北不同的政治路径、民族传统与文化色彩,其在南北同趋于消歇之结局也表明中古民族融合、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第二章《萧墙之变:北齐高洋所谓“殷家弟及”试释》:高洋所谓“殷家弟及”乃高氏储位继承之关键,高氏储位继承之“殷家弟及”传统源远流长,自高欢执东魏朝政至北齐承光元年为北周所灭,其储位继承之形式以兄终弟及为主;高氏储位继承屡行“殷家弟及”,与娄后之影响有关,更与高氏在胡化与汉化间之困境有关,高氏诸帝矛盾于传子与传弟之间,表明高氏在汉化与胡化间之艰难取舍,此亦为了解在北朝末期民族关系紧张之背景下高氏汉化之曲折过程提供一新视角;高氏“殷家弟及”盛行并伴随残酷之政治斗争,引起高氏皇族兄弟叔侄间之猜忌与残杀,而此与高齐之衰亡亦有所关联。
第三章《祖宗与正统:北齐宗庙变迁与皇位传承》:北齐高氏统治时期,皇位传承存在着子继与弟及之深刻矛盾,其宗庙变迁则反映此种矛盾之发展与变化并关涉皇权政治之盛衰。自文宣至武成统治前期,北齐宗庙建设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与延续性,表明高齐前期兄终弟及之继承方式尽管不能从制度上得到公开承认或确认,但是弟及观念在北齐统治阶层尤其是高氏皇族内部被认可和在皇权传递中被践行。武成后期围绕宗庙及与宗庙有关之配饗所进行的系列举措,对于确保后主顺利承统继位自然有其贡献;然而,武成构建新皇统之努力遭到其他皇族宗支反对,从而导致皇族内部分裂,成为北齐后主时期政治乱局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章《家国之间:北齐宗王政治变迁与末年皇位争夺》:在北朝后期民族关系复杂、民族融合继续深入的背景下,北齐高氏王朝在文化上的矛盾即胡化与汉化间之艰难取舍与曲折反复,决定了皇权政治演进中的连绵冲突和皇权在冲突中趋于衰弱的路向,并集中反映在皇帝及其家族围绕皇位传承而展开的残酷斗争中;无论北齐的宗庙变迁、宗王政治盛衰还是恩倖政治的兴起,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彼此勾连、共同呈现了高齐皇族与皇帝在家国之间的困境与冲突,亦为我们理解北齐之衰亡提供了重要线索。
第五章《隋乱唐兴:太子勇之废黜与隋唐间政局变迁》:隋代情形与北齐类似,皇位传承问题亦未能妥善解决,其中关键,则在于开皇二十年文帝废黜皇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从而为帝国统治埋下隐患,为李唐代兴遗留机缘。太子勇之支持者,主要为山东势力与公卿子弟;公卿子弟先在文帝与太子斗争中遭受打击,后于炀帝时再被压抑,但其潜在实力不容小视,隋末大乱之际更积极活动,宇文化及江都弑逆与李渊晋阳起兵及顺利入关皆与之有关;山东势力在大业年间继续遭到炀帝严厉打击,汉王谅之乱后炀帝对并州地区控制减弱,晋阳遂成为山东地区反隋势力集结之中心,大业末年山东人士乃纷纷归于李渊麾下,成为晋阳起兵之主力与代隋建唐之重要基础。
第六章《李世民之崛起:隋末李渊晋阳起兵左右军考略》:李世民之崛起,肇因于晋阳起兵时左、右军之分置,转折于义师入关后分兵东守西进之战略。待以右军为主力攻取长安后,世民功高权重隐然已凌驾建成之上,唐初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之失败与李世民之成功并非历史之意外,相当程度上乃是事势发展之必然。太子勇余党李孝常与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分兵及李世民之崛起有直接或间接之关联,从此意义而言,亦可谓隋代之皇位传承影响及于唐代之皇位传承。
第七章《从开皇到贞观:李孝常家族与隋至唐初政局》:李孝常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牵涉入与废黜太子勇有关之刘居士案,自此以后直至唐初,李孝常家族与隋唐间政局变迁有着特殊而密切的关联。隋末李渊晋阳起兵西进至黄河东岸后,李孝常以永丰仓来归,既使李渊得以顺利入关,也间接导致江都之变炀帝被弑。因在李唐兴起中所建立的功勋,李孝常家族入唐后颇受优待,但是随玄武门之变发生,李孝常家族及作为发动江都之变核心成员之宇文化及逆党,其地位与处境产生了微妙变化,并最终导致贞观元年的李孝常谋逆事件,而李孝常谋逆事件又为贞观年间政治调整提供了切入点。
在以上系列个案研究中,笔者梳理有关中古皇位传承之一些焦点人物、事件及政局演变并尽量剖析其背后之制度与文化因素,就北族遗俗与汉家传统如何交互影响、皇帝及其家族在家国之间之困境与冲突、南北发展路径之差异与合流等方面作出一定之揭示。然而我们知道,中古历史之丰富性、多面性与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的考证,甚至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古时期各种重要现象、各个特定部分之间的关联性与整体性(无论纵向还是横向)无疑值得加以深入思索和给予适当定位。具体到本书所探究之中古皇位传承领域,则诸如民族因素与门阀因素是否和如何共同作用、从魏晋至唐初皇位传承是否如其他重要方面一样亦存在从分化发展到合流复归之历程、皇位传承如何受制于中古时代之特殊性及反过来又如何参与中古时代特殊性之塑造等一些本书前言已经提出之疑问,仍有待于审慎地做出回答。因此,笔者拟结合前人相关判断和本书此前论述,尝试对皇位传承进行宏观审视与把握,对相关历史进程予以辩证思考与分析,进而将中古时代置于传统中国之大背景下从某一侧面进行一定的整体观照与定位。
《皇位传承与中古政治》
姜望来 著
ISBN:978-7-5227-2201-6
2023年7月
定价:7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皇位传承这一中古皇权政治之核心问题,力图揭示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皇位传承在不同时期之具体表现、前后联系、变迁轨迹与一般规律,对相关重要政治事件与人物等做出细致阐释,系统梳理中古皇位传承中相关个体、家族与国家之命运纠缠,深入思考影响皇位传承之民族传统、门阀政治等关键因素,以藉此窥见中古时代之特殊性质。
作者简介
姜望来,湖南岳阳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政治史、佛教史及皇位继承制度。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林》、《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圆光佛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课题数项;参与国家“点校本二十四史暨《清史稿》修订工程”之《北史》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