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宝 房山非遗|霸王鞭:奏响不朽的歌曲
2024-02-23 12:4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房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3000年前,自西周燕国在这里设立都城以来,再到上古汉之良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了繁荣的文明,也诞生了许许多多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纷呈的非遗不仅蕴含着非凡的技艺和智慧,也承载着一方水土、一座城市的情感、记忆和文化。古老的非遗只有活在当下,融入时代的烟火气中,才能世代传承、生生不息。

本期节目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霸王鞭

据传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一路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池,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竞舞,舞至酣时,命士卒折木为鞭再舞,共同欢庆胜利。其恢宏之状,激昂之情,吸引和感染了当地百姓,百姓纷纷效仿。于是这种欢庆胜利的即兴舞蹈形式,就由军营传播到民间,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舞蹈节目。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霸王鞭”由此得名。

霸王鞭在霞云岭地区已经传承了上百年,最早起源于堂上村,现在的传承人是隗合香、姜茉莉等。

霞云岭的霸王鞭是用一根长2尺左右的木棍制作,分别在木棍两端打两个孔,在孔内拴上铜钱,绑上一缕红绸或是花布条,舞起来时,发出响亮的声音。表演以鞭击打或碰击臂、腿、肩、腰、背、脚心、膝、胯、肘、手掌等部位或地面,也可棍与棍碰击。步法有立、跪、蹲、坐、卧、行进、停留、跳跃等。击打动作有简单的四下、八下,难点儿的有十二下、十六下,更复杂的有二十四下。有规律、有节奏地挥舞击打,形成一套跳跃、下蹲、转体、舞打的连续动作。随着跳动的步伐,发出整齐有节奏的悦耳响声,舞蹈队伍人数越多就越显壮观。

霞云岭的霸王鞭表演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词曲的创作具有很深的渊源。1943年10月,晋察冀边区抗联委派群众剧社组成若干小分队到平西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曹火星在堂上村中堂庙创作了红色圣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现当地跳的霸王鞭节奏和歌曲节拍十分吻合,于是把创作的歌曲用霸王鞭的形式表演出来,并教给了当时的儿童团员,再教村里男女老幼唱跳,很快大家都学会了。后来村里成立剧团到周边乡村去教唱,时间不长,此歌已传唱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霞云岭霸王鞭表演已经成为传唱红色歌曲的载体,每逢重大节日,尤其在“七一”前后,唱红色歌曲,跳霸王鞭舞蹈已经深入人心。到目前为止,霞云岭乡共有霸王鞭队员100余人,能跳多种不同动作,包括霸王新歌、老式霸王鞭等。霞云岭中心小学已经将霸王鞭纳入学校红色课堂范畴,在校生和历届毕业生均会跳传统霸王鞭。

由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普及,群众的积极参与,霞云岭霸王鞭表演这项经典的红色文化活动,无论从历史、地理、人文角度,还是传统民俗诸方面都带有京西文化的典型特征,充分体现出京西民间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


作者:

北京房山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