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石峡村乡亲们的回信,深刻阐释了长城的独特价值和守护好长城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北建大师生备受鼓舞。为更好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5月17日,学校召开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领会回信精神,听取学校师生服务长城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介绍,研究推进学校长城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持续开展。学校党委书记郑宇,党委副书记王逸鸣,学校建筑遗产研究院、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建筑学院教授汤羽扬,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魏楚元,学校相关学院、部门、长城保护团队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副处长刘海宁,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支委谷文亭应邀参会。研讨会由党委书记郑宇主持。
郑宇首先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的回信精神、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回信,令我们倍受鼓舞。学校相关师生团队多年来围绕国家及北京市长城保护与利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长城保护人员培训等开展研究和实践;多个师生团队深入石峡村开展长城保护基础研究、社会力量参与调研等。作为市属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北建大深感做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校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进一步部署推进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以新思路、新举措服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国家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郑宇强调,抓好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是北建大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时代使命。要进一步整合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结构工程等优势资源,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应用图像识别、大数据分析、智能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坚持最低程度干预,推动预防性保护和研究性修缮,探索长城保护新路径,更好服务长城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工作。
要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建筑遗产保护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要以谋划推进国家建筑遗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新的“金字招牌”,集中全校优势力量,进一步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一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建筑+人文+信息技术的多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发挥好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建筑遗产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的资源集聚作用,开展协同技术攻关。
要持续加强与北京市文物局、怀柔区、延庆区等沟通交流,在长城保护区划规划控制、长城沿线整体风貌提升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参与研究制定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深度融入长城文化节、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等活动,协同解决好长城等大型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难、统一阐释难、综合利用难的问题,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精神在北建大形成生动实践。
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人才培养;要在已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起以人文素养为基础、学科交叉为手段,基础与特色并重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搭建跨学院、多学科、开放办学的人才培养平台,聚焦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大数据、卫星遥感等优势方向,转化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术创新,培养更多未来“三师”人才,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需求。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副处长刘海宁在讲话中首先对北建大对北京市文物局工作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谈到:北京建筑大学在古建保护方面优势明显,在长城资源调查、规划标志、安全监测、保护修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长城保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希望北京建筑大学继续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未来持续做好长城“保护”“传承”“利用”“共享”,擦亮长城保护“北京经验”金名片。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支委谷文亭介绍了北建大在石峡村开展长城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对北建大对石峡村乡村振兴发展和长城保护的支持与贡献表示感谢。他谈到,石峡村村民代代传承投身长城保护,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备受鼓舞,总书记的回信既是肯定,也是激励,将带领石峡村全体村民牢记总书记嘱托,讲好长城故事,守护好长城家园。
科发院副院长周理安在发言中表示,学校科技战线将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力推进学校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大力增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把精神动力转化为科技支撑的切实行动,把学校长城保护研究的金名片擦得更亮,为守护好长城、保护好遗产做出新贡献,是学校科技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工作。
建筑学院党委书记何立新介绍了学校结合长城保护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学校2012年学校设立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形成“本硕博”贯通的建筑遗产保护人才培养体系,紧密围绕长城保护开展人才培养,持续开展“北京长城保护员培训班”,为长城等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政府决策、行业发展、保护实践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我校长城保护科研团队的师生代表文发院特聘研究员孙希磊教授,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系主任齐莹,建筑学院教师潘剑彬,经管学院教师高春凤,土木学院教师杜红凯,建筑学院2021级研究生崔湛晨,测绘学院2023级研究生王志通等先后发言,结合参与实施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项目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他们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八达岭长城脚下石峡村乡亲们的回信,令人备受鼓舞,感觉到自己从事的长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意义更加重大,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进的精神投身到长城保护修复、长城文化研究等建筑文化遗产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始终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做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阵地上,形成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学校作为北京市属唯一建筑类高校,国内首个拥有建筑遗产保护领域从本科到博士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一直把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作为学校专业特色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重点;学校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持续写好长城保护传承利用“北建大篇章”,一如既往服务国家和首都重大需求,全面加强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新时代首都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做出北建大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