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青年教师孙孟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物理学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Topological valley Hall polariton condensation》。
论文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4-01674-6
在理论与实验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团队在实验室中实现了室温条件下无外磁场的激子极化激元在拓扑边界态上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通过对金属卤化物钙钛矿谐振腔几何结构的设计,在激子极化激元系统中实现了谷霍尔拓扑绝缘效应。在该结构下,激子极化激元晶格拥有较大的能隙并展现出来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和长程相干性。
该项目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操作,这是一个重大进展。在之前的工作中,科研人员只能应用巨大并昂贵的仪器制冷以观测实验中的各种量子现象,通过该技术,可以极大地简化设备需求,降低科研门槛。
作为该项目理论方面的主要工作者,孙孟主要参与了该谐振腔几何结构的设计、可行性的论证和数值模拟方面的工作并同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工作。该项目受到北京工业大学“22-分类发展经费——博士科研启动金”的资助。
激子极化激元的的能带结构
激子极化激元的拓扑边界态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以来大力推进学科交叉,支持优秀青年教师潜心科研、大胆创新,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为学科、青年教师打造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水平都得到了大力提升。
为勇于创新、矢志攻关的
北工大科研工作者点赞!
跟随工小V一起认识论文作者吧~
第一作者
孙孟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
孙孟,博士,2021年12月至今,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物理凝聚态多体。2008年至2012年,取得北工大应用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取得北工大理论物理硕士学位;2016年,任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研究员;2016年至2020年,在韩国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大学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联合项目基础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20年至2021年,在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任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成果发表于:Nat. Nanotechnol., 2D MATER., Phys. Rev. Lett., Phys. Rev. B等期刊。
北工大人
顽强拼搏、开拓创新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排版:何心彦
编辑:吕洋、韦肖葳
审核:余乙兵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