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德育课程 奠基学生终生成长”北京市通州区探索德育课程实践育人新路径
2024-06-15 16:3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6月14日,北京市通州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系列研讨会在潞苑小学举办,市区两级专家学者和干部教师围绕潞苑小学“根品德育”课程的建构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建立学校文化引领下的德育工作体系,如何达到浸润式影响学生终生的育人成效。

生活是德育存在的依据,德育需要体现在真实生活中。潞苑小学校长刘会民介绍,作为一所成立7年的“新建校”,学校以“树有根,人有品”为校训,把学生比作一棵棵小树,立足于学生真实校园生活,关注学生完整的小学生涯和未来长远人生,以“每周、每年、六年、未来”为时间轴,建构“根品德育”课程体系,让每一棵小树茁壮成长,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浓郁爱国情怀、中华文化基因、未来品质生活的潞苑品质少年。

活动中,潞苑小学教师带来学科德育、主题班会、建校日、毕业季、京剧观众培育等六节展示课,展示了学校“根品德育”课程的实施样态和实践成果。北京开放大学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张详兰博士与学校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和毕业生代表以“对话访谈”的形式,共同分享了“根品德育”课程为学生成长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一转眼,我们在小学校园里度过了六年时间。今天让我们从一杯饱含深情的甜水开始,搜寻最心动的记忆吧!”六(6)班的班主任老师王珊珊在“回首过往,期待未来”毕业季主题实践课程开场时,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杯酸酸甜甜的百香果水,这是因为班级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百香果班。学校立足“根品文化”,取“小树苗扎根育果”之意,推行“一班一果”的班级文化,每个班级初建时都有好听的“果名”,有独树一帜的班级口号和班级精神。毕业季主题实践课上,通过记录六年点滴生活的视频,学生们穿越时光轴,美好的回忆定格于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哪些是你心中的班级大事件?”“还记得这些班级奖状背后,我们共同奋斗的时光吗?”通过回忆与分享,学生们感受到更多的爱与温暖、自信与力量。

“还记得初入学时的心愿瓶吧?让我们重启心愿瓶,看看那时候你的梦想实现了吗?”学生们重启封存六年的心愿瓶,又写下新的心愿,共同约定三年后回到母校再次“开封”。记者注意到,在学校一层大厅挂着学生们自制的班级心愿瓶,瓶身上贴着代表班级的果实图案,里面整齐地罗列着卷成一个个“小纸筒”的彩色纸条。六(3)班学生赵辰浩告诉记者,一年级入学100天时,他写下了自己的心愿:“上课认真听讲,取得好成绩。”“六年间,我写的文章被刊登在潞苑校刊中,获得了科技活动二等奖,还在京剧社团学习了很多唱段。”赵辰浩自豪地说。小学毕业之际,赵辰浩也许下了新的心愿,“我希望在初中参加更多的活动,成为更棒的自己!”

当天活动中,潞苑小学2017届毕业生杨焱然、鲍禹潼,分享了小学生活经历对于他们成长的影响。“我觉得每一位老师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老师发现我在主持演讲方面有潜能,一次次登台演出,一句句细致入微的指导,激发了我的语言天赋,初中入学时,我在14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在鲍禹潼看来,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他始终被爱包围,爱中不仅有期待,还有包容与欣赏,影响着他的现在与未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王凯在专家点评中表示,学校的气质缔造了育人的灵魂,对学生终生有着深远影响。“根品德育”课程以每周、每年、六年、未来全链条的培养体系,用学生一生的长度赋予了小学六年更为重要的教育价值,用高质量的课程和活动,连通了学生的现在与未来,连通了校内与校外,连通了校园和社会,奠定了学生的立世之本。

通州区教委副主任付树华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通州区以养成教育为重点,推动各校形成学校文化引领下的德育工作体系,潞苑小学是“一校一品”德育特色发展的代表。下一步,区校将共同携手,夯实常态化德育实效,将德育重心下移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态,系统设计德育课程体系,健全德育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德育能力,站在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高度,探寻德育课程实践育人的可行路径,将课程体系、课程理念、课程育人目标扎根到学校具体实践中,全面增强学校德育课程工作实效。

(文/本报记者 张娜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