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1日北京正式入汛,交通防汛工作也迎来了严峻考验。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北京市降水量偏多,洪水、山洪、积水内涝风险不容忽视。为了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交通大家谈”第363期节目,特邀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监督与应急处四级调研员徐兴伟、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第十养护项目部经理高伟、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安全及质量部高级运营安全经理梁旭东、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养护管理部副部长何伟,共同聚焦北京汛期交通出行安全,为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防汛措施和出行建议。
汛期来袭
北京交通部门严阵以待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监督与应急处四级调研员 徐兴伟介绍,近年来北京,乃至全球的极端天气事件都呈现多发频发的态势。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北京的降水总体呈偏多趋势且分布不均,强降雨对市民出行影响显著,交通防汛任务异常艰巨繁重。交通部门承担着保障交通运行安全和群众出行安全的重要职责,汛期将时刻保持备战状态,全力以赴抓好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应对极端天气,制定防汛预案:结合防汛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修订了新版防汛应急预案,完善交通防汛组织架构,明确职责任务,优化应急联动机制。同时编制了下凹桥“一桥一预案”、轨道交通重点站“一站一预案”和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防汛预案,针对不同部位明确处置流程要求,提高应对的针对性、科学性。
指挥体系升级,保障安全出行:交通部门建立了全市下凹桥积水点台账,明确了各点位防汛责任人,遇到强降雨可扁平化开展指挥调度。各区、各企业、各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防汛会商机制。整合接入城市路网、郊区公路、公交地铁等领域9000多项静动态数据和23万多路视频,同时实现对重点桥区积水情况的监测。
提升设施韧性,筑牢安全防线:在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了西部山区公路的防洪能力。对易受洪水冲刷的临河路基段,通过新建混凝土挡墙措施提高防冲刷能力;对易损毁桥路连接段,通过增加桥跨扩大桥梁行洪断面,共计优化48座桥梁;对处于河道急弯处路基段,通过新建栈桥提升抗灾能力。
隐患治理不留死角,确保万无一失:治理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474处。全面开展“清管行动”,清理公路边沟4000余公里,泄水孔6万余个,雨水口5万余个,并将结合降雨情况动态清理。对于其他重点部位,均制定了应急度汛措施。
加强力量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为了应对汛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北京交通部门还加强了防汛抢险救援力量建设。组建由6000余人组成的60余支交通防汛抢险救援保障队伍,配备3000余台套装备和900余辆运输车,常态化备勤,组织开展了隧道救援、地铁防倒灌、大客流疏散等防汛实战化应急演练,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首发养护公司全面升级防汛抢险措施
确保高速公路安全度汛
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第十养护项目部经理 高伟介绍,根据汛期降雨量大小,明确四级防汛备勤、应急响应措施,做到防汛工作标准化。根据道路实际情况,确定防汛重点部位9处排水泵站、10段易落石滑坡路段、5段加筋土挡墙重点巡视部位。防汛值守点共计32个。汛前,针对重要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清单式治理。
一是对下凹式立交桥排水泵站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涵盖供配电系统检测、水泵机械保养、进排水管线疏通、周边水系摸排、泵站自动化系统调试、备用物资盘点补充。
二是对山区道路险情易发点位进行排查,结合《公路领域重大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利用无人机设备代替徒步探寻山体滑坡和落石风险隐患,将20米以上边坡纳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交通行业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
三是对防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展演练,结合近年来降雨的偶发性、区域性、差异性,巧借汛前降雨,对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等平原低洼路段,开展涉水抽排演练;对京藏高速、京承三期等山区路段,开展应急处突演练;针对城市副中心、机场周边等政务保障路段,开展封路疏导演练。
养护集团全方位保障首都交通安全
筑牢应急抢险防线
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养护管理部副部长 何伟介绍,养护集团承担着本市城区市管道路、桥梁的水毁抢险和147座地下人行通道的防汛抢险任务。承担着本市6000余公里普通公路的防汛、应急抢险、突发事件处置等任务,涉及下凹式立交桥112座、雨水泵站56座,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段2757处。
如遇抢险任务时,城区6支队伍平时受城养中心指挥调度,郊区12支队伍平时由各公路分局指挥调度。必要时,集团根据任务情况和紧急程度建立全市联动机制,对各支队伍进行统一调度,跨区域支援。
养护集团在入汛前针对防汛重要设施进行清理维护工作,已完成雨水口掏挖5.2万个、清理边沟2647公里、清理边沟盖板379公里、清理涵洞4741座、清理边涵199公里、清理桥梁泄水孔2.59万个、泵站检修清淤56座、清理枯死树危树879株,消除防汛隐患。
养护集团按照市交通委的部署,将下凹式立交桥、泵站、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重点排查部位,建立隐患台账,对涉及城市副中心的通行设施、全市112座下凹式立交桥、56座泵站和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遇有降雨预警,提前布控应急队伍和装备,严防死守,提前启动抽、排水工作。按照积水20公分启动交通管制、积水27公分果断采取封路措施,确保行人车辆安全。
针对15座与地铁接驳的地下通道,与地铁运营单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制定“一通道、一预案”,安排专人进行值守。遇极端强对流天气,提前在通道出入口处码放沙袋,防止发生客水倒灌。一旦出现积水立即开展抽排作业,深度超过5cm,将提示行人绕行,积水深度超过10cm时,与运营单位沟通协商,封闭通道出入口,确保人员安全。
高速公路积水达到27cm时
将暂时对该路段进行封闭处理
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第十养护项目部经理 高伟提示广大听众,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如遇灾害性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不要到山区游玩,远离河道、山体、积水路段,确保自身安全。雷雨大风天气还应注意防范雷击、高空坠物或树木、临时建筑倒伏等风险,加强灾害性天气的安全防护和防灾避险。当车辆在涉水行驶过程中熄火时,请勿在车内等待救援,应在水位还未完全上涨前快速撤离。
高速公路范围内如积水达到27厘米时,养护人员会暂时对该路段进行封闭处理,待水位降低且雨势减缓时,逐步开放交通,如遇到有类似情况请广大市民耐心等待。如果您在高速公路上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拨打首发集团服务热线96011,将全力为您排忧解难。
水毁道路修复工程步入收尾阶段
将在主汛期前全面完成
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第十养护项目部经理 高伟介绍,去年汛期,北京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道路设施损毁严重,泵站设备功能衰减,首发公路公司所辖区域造成了近700处的道路水毁,在去年第一时间就已经完成道路隐患的消除工作,恢复了道路安全运行。
今年2月,全面启动防汛准备工作,主要开展的是专项治理和优化提升项目,这些项目涉及15条高速公路、8种受灾类别、361处问题点位,目前均已统筹推动实施。其中防汛重点路段京港澳高速沿线阎村泵站和窦店泵站,共更换了6套老旧设备,极大提升了运转效率。阎村等四处高速公路的水毁修复工程已步入收尾阶段,预计主汛期前能够全面完成修复工作。
京藏高速山区段防汛工作全面升级
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高伟介绍,京藏高速山区段范围大致是居庸关长城至八达岭长城,该路段为进出京分离式道路,全长约25公里。整体道路大多是依山而建,其路基多为半填半挖,且为高填深挖,特殊地点以隧道或高架桥穿越。气候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极端强降水、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易引发滑坡、坍方等自然灾害。主要原因是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且京藏高速山区段多为长城系沉积岩,这种岩石相对比较破碎且竖向裂缝较多,长期受自然因素影响,加速了岩石的风化和剥离。
针对这些点位,首发公路养护公司有计划的通过工程手段增加部分山体防护措施;在降雨期间,安排不间断的巡视,连续强降雨后针对性进行无人机巡查。在强降雨期间,在山区路段的双方向部署应急抢险人员、挖掘机、铲车等应急抢险力量,一旦发现隐患能够及时到达现场进行道路封闭及初期处置。另外京承高速山区段的加筋土陡边坡也是重点关注点位,其中3处重点点位已安装健康监测系统,设置北斗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监测,一旦发现隐患能够及时到达现场进行道路封闭及初期处置。
今年汛期,北京交通部门
重点防范这三个方面风险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安全监督与应急处四级调研员 徐兴伟介绍,今年汛期,北京市交通部门重点要防范三个方面风险。
着力防范应对轨道交通领域的安全风险:轨道交通防汛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是交通防汛的重中之重,一是雨水倒灌的风险,各轨道运营企业对61个洞口、48个敞口、43个下沉广场等风险点位逐一落实防汛措施和责任人,做到死看死守;细化了极端场景下临时封站封口、停运、乘客疏散启动条件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演练和培训,提高一线人员自主响应能力。全市250座重点地铁站与排水集团抢险队伍建立了对接机制,共同做好车站、出入口等风险部位积水抽排工作。备足防汛物资和应急抢险队伍,确保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二是地面线运行的风险,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可能造成异物侵入运行区间,必须加强防范,汛期动态排查地面线路周边的安全隐患,做好设施加固,加密区间巡查频次,发现异物侵界及时清理,保证运营安全。
着力防范应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安全风险:徐兴伟表示,从近几年汛期看,山区公路水毁、塌方等地质灾害是发生最为频繁、危险性最大的道路类突发事件,极易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交通部门将山区公路防汛作为重中之重,在汛前隐患排查和工程治理基础上,紧盯2700余个地灾隐患点,严格落实汛期巡查看护责任,结合各路段不同风险级别,组织细化了“巡查、看护、断路、清理”标准要求,严格督促一线岗位人员履职尽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公路塌方,及时组织力量抢险保通。
着力防范应对重点路段积水的安全风险:交通、水务、属地政府等部门严格落实积水防范应对工作,汛期与重点桥梁、隧道和地下通道防汛责任人保持联络畅通,当遇有降雨预警,提前布控应急队伍和装备,严格落实看护值守责任制,提前启动应急抽排水工作,及时报告降雨应对和突发情况,做到严防死守。
(北京交通广播《交通大家谈》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