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2024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四有好老师”系列丛书创作分享会。此次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主题,旨在通过图书创作经验的分享,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十年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探讨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逻辑与实践路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十年来,这一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组织编写了“四有好老师”系列丛书,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风采,助力教师实现多维度、跨越式成长。
本次创作分享会吸引了众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媒体代表参加。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主题出版与重大项目策划部主任祁传华主持,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滕珺,以及北京红英小学党办主任任欢作为活动嘉宾和丛书作者代表,分别从丛书的策划背景与创作思路,创作感受和教学经验的角度为与会者带来了生动的教育故事和创作心得。
(发布会现场)
“四有好老师”系列丛书由顾明远教授主编,共13册,分为“四有好老师”丛书和“四有好老师”成长丛书两大系列。丛书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指导,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貌和实践成果。“四有好老师”丛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全面阐释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思想要义,构建了“四有好老师”的理论体系及实践路径。丛书邀请了石中英、班建武、张东娇、滕珺等多位知名学者担任主编或副主编,确保了丛书内容的权威性和前沿性。“四有好老师”成长丛书则从“明远教育奖”获奖人物中遴选了10位一线教师,通过他们的教育追求与育人故事,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事迹。丛书不仅记录了这些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还深入剖析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和经验智慧,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
(滕珺教授)
在嘉宾分享环节,滕珺教授首先介绍了丛书的策划理念与思路。她指出,丛书在内容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篇、实践篇和调查篇。理论篇邀请了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撰写;实践篇通过“明远教育奖”获奖教师的教育实践和育人故事,展现了“四有好老师”在一线教育中的风采;调查篇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国情调查中心的全国性调查,全面反映了中国教师对“四有好老师”的理解程度和实践状况。
(任欢老师)
任欢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红英小学的教学经历和《经历即成长》一书的创作心路历程。她讲述了学校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方面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教育、国学课程开设、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任欢老师还分享了许多感人的教育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责任与担当。
在对谈环节中,滕珺教授和任欢老师围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功底和仁爱之心,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滕珺教授还强调了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性,认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祁传华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主题出版与重大项目策划部主任祁传华表示,北师大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发表的地方,加强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持续的推动,这是北师大政治站位的体现,也是北师大专业能力的体现。站在迎接 “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结合对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精神的继续深入学习,通过图书出版的形式,回顾十年来“四有好老师”建设成就,描绘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群像,总结教育界贯彻“四有好老师”精神的整体情况,传播“四有好老师”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先进经验,是北师大的政治任务、光荣使命,出版集团必将不辱使命,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推进落实,确保丛书在2024年教师节前夕高质量推出。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