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腿独立,另一腿盘屈胯前
双手或单手握脚,使膝盖向前突出
以单膝攻击对方
将对方击出指定范围
或失去平衡倒下则取胜
看到这儿
许多人一定会脱口而出
“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斗鸡/斗拐吗?”
没错
这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民间游戏
也是无数80后、90后的儿时记忆
如今活力焕发
拥有了一个官方名称“脚斗”
并且正在成为校园体育的新宠
全国范围内
已有8个省区市的800多所学校
开展了脚斗教学、训练、课后社团
和比赛活动
这项运动也走进了北京300多所学校
在各类脚斗项目赛场上
孩子们更是“斗”得热火朝天、酣畅淋漓
01
什么是“脚斗”?
脚斗运动源于“蚩尤戏”
拥有“斗鸡” “撞拐” “斗拐”等众多称谓
是民族文化原创体育项目
作为中华武术的一脉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于2023年10月下发文件
就积极开展脚斗运动提出具体要求
文件中提到
“脚斗运动尤其适合广大青少年参与
不仅可以发展人的力量、速度、
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
还能磨炼参与者
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意志”
目前,脚斗运动包含两大板块
“脚斗士”和“脚斗娃”
其中脚斗娃运动主要服务于校园体育
深受学生喜爱
也许有家长会担心:
这种对抗型体育运动
真的能保障孩子的安全吗?
今年3月
全国脚斗运动推广委员会联合
北京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等组织
发表了一份名为
《脚斗运动提升青少年身体机能和综合
素质研究报告》的文件
文件中提到,除了一些表皮的擦伤、撞伤外,没有发现颅脑损伤、皮肤撕裂、腰椎损伤、骨折及其他较为严重的损伤。在训练和比赛时佩戴护膝、护肘、护臂等保护措施,可明显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由此可见
脚斗运动安全性较高
是一项比较适合学生参与的运动项目
在脚斗训练中
通过竞势、竞速、竞技
不仅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能培养孩子的
专注力、自信力、自控力、合作力
02
脚斗,体教融合的好抓手
在北京中小学里
脚斗运动发展得有多快?
据全国脚斗运动推广委员会执行主任
北京脚斗士协会会长吴彦达介绍
五年前,北京还没有一所学校
开展脚斗运动
现在却有352所试点校、112所特色校
以及2个示范校
近10多万学生在参与脚斗运动
其中约18700名学生参加了各级比赛
同时,脚斗运动形成了
完备的教学体系和竞赛办法
各级各类脚斗项目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
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竞技中
充分感受到了民族传统体育魅力
并获得参赛带来的身心健康
近日结束的
2024年北京市第五届脚斗娃大赛
共设置了甲、乙、丙三个年龄组别
采用竞势赛、竞速赛、竞技赛
三个项目组成的
团体综合素质赛形式
吸引了来自全市93支代表队参赛
比赛现场
小斗士们奋力拼搏、团结协作
展现了一次次智慧与勇气、
合作与谋略的激情碰撞
赛场边上
爸爸妈妈们化身坚强后盾
为小斗士们加油鼓劲、提供心理支持
“家校共育”模式
让现场气氛紧张激烈
但又不失温馨和谐
除了脚斗外
还有很多有趣的怀旧游戏
曾给我们这些大人带去
充满欢声笑语的美好时光
它们是否也能有机会再度流行
给现在的孩子带去快乐
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呢?
滚铁环
滚铁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滚铁环被称为“滚圈”或“滚环”。使用一个推杆(通常是一根金属或木制的棒子)来推动一个铁环滚过地面,目标是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让铁环滚得越远越好。
翻花绳
翻花绳游戏,自古有之,据说最早起源于汉代,是宫廷女子玩的一种娱乐活动,又盛行于清代。用手指将绳圈编成一种花样,对方用手指接过来翻成不同的花样,相互交替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为止。
跳皮筋
跳皮筋在中国也非常流行,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在学校里,跳皮筋曾经常作为一种课间活动,帮助孩子们放松身心。使用一根或多根橡皮筋,两个或更多的孩子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其他孩子轮流跳过橡皮筋,可以边跳边唱儿歌。
拍纸片
拍纸片不同的地方叫法也有不同,如: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打贴等。用纸折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将纸包扔在地上,一方用自己的纸包用力拍下去,使正面翻转向下者为胜,否则拍击权即转交对方。
丢沙包
沙包是一项民间传统游戏,两个孩子分别在圆圈两边的标记点上投掷沙包,其他人则在圆圈内跑动躲避,不能跑出圆圈,被沙包扔中了就淘汰,轮换下一位。
你还想到哪些适合
孩子们在学校参与的运动类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