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论坛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望京校区举办。此次论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这一主题,以“1个主论坛+6个分论坛”的方式进行。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40余位专家、学者、名校长进行交流发言,深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教授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洪荣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做学术报告。他们一致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着力探索和回答的一个战略性主题。冯洪荣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北京探索》的报告中指出,要通过创新,让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面向全体、兴趣导向、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灵活弹性、就近就便、各得其所。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在《立足高原 塑造高峰 多元发展——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报告中指出,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与任务是人的培养,构建一个普育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可以让每一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出彩的机会,达到“两手抓、两手硬”的效果。
在校长沙龙环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市人民小学、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4位校长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交流和经验分享。
当天,参加分论坛的各位专家、校长、教师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式创新、社会协同、数智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等6个主题,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教育大区,近年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今年9月,由朝阳区和北京化工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华女子学院等五所高校联合共建的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将正式开学。全市首个科学高中——北京科学高中正式获批。同时,知名高校持续深化与朝阳区的合作。今年3月,清华大学与朝阳区6所中学达成合作意向,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中学三所朝阳区学校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逐步形成大中小学融汇互通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大学和中、小学人才培养的有序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首家分院在朝阳成立,从数学、科技、艺术、体育四个领域遴选最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朝阳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中学、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等榜上有名。
(文/本报记者 凌月云;来源:现代教育报)